1 / 2
文档名称:

晚秋蚕僵病防治技术.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晚秋蚕僵病防治技术.doc

上传人:1542605778 2022/2/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晚秋蚕僵病防治技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晚秋蚕僵病防治技术要点
晚秋蚕饲养期间,气温常会出现大幅下降并伴随阴雨天气,早晚气温低于蚕儿生长发育适温,相对湿度偏大,接近饱和状态,蚕儿处于低温多湿环境中,如果蚕农没及时做好蚕期的消毒防病工作,很可能会造成僵病爆发,甚至颗粒晚秋蚕僵病防治技术要点
晚秋蚕饲养期间,气温常会出现大幅下降并伴随阴雨天气,早晚气温低于蚕儿生长发育适温,相对湿度偏大,接近饱和状态,蚕儿处于低温多湿环境中,如果蚕农没及时做好蚕期的消毒防病工作,很可能会造成僵病爆发,甚至颗粒无收。为此,为防止僵病危害,确保晚秋蚕茧丰收,通过分析僵病发生的特点和蚕儿的易感期,结合生产实践,提出晚秋蚕僵病预防的技术措施。
一、僵病发生的特点
温、湿度和真菌分生孢子(僵病病原)的发芽关系十分密切。在适宜的湿度下(饱和湿度),分生孢子在10℃才开始发芽。10~28℃,温度越高,发芽、生长越好。最适温度为24~28℃。28℃以上生长受到抑制甚至不能发芽。在适宜的温度下(25℃),湿度越高对真菌分生孢子的发芽、生长更为有利。一般以湿度98~100%最适,70%以下时不能发芽。如白僵菌,湿度在90~100%时发芽、发育都好;80%时能发芽,但发育不良;75%时能发芽,但大多数不能发育;70%以下时不能发芽。所以养蚕生产中僵病感染率的高低,受湿度影响最大。问题是:蚕的生长发育适温也基本适合真菌的生长发育,因此,在加强消毒防病的同时,做好晚秋蚕期的升温排湿和通风排湿显得尤为重要。
二、蚕儿僵病的易感期
蚕体壁表面的结构与僵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蚕儿僵病的易感期,从个体来说,是蜕皮(或孵化)~饷食;从群体而言,是见起(或见苗蚁)~饷食,另外,熟蚕也是僵病的易感期。由于小蚕和各龄起蚕体皮较嫩,体表粗糙,体壁多皱,易为真菌分生孢子附着和发芽侵入,故发病率高。随着蚕儿食桑增多和龄期增长,体皮逐渐坚硬增厚,真菌感染率下降。蚕儿从感染僵病到死亡,最快的2天,最慢的7天。小蚕感染发病率高且发病快,大蚕感染发病率低且发病慢。
三、防僵技术措施
针对晚秋蚕期的天气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长期阴雨、低温多湿的天气状况,要求蚕农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加强蚕期中消毒,%的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喷雾消毒,控制病原传播污染;二是做好桑园除虫工作,防止交叉感染;三是根据蚕期天气情况采用防僵药剂进行预防,控制僵病发生;四是对已发病的病蚕一定要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免再次感染。同时,要做好小蚕期的升温排湿和大蚕期的通风换气工作,努力控制僵病的发生,确保蚕作安全。
具体做法是在全面彻底做好蚕前消毒防病的基础上,抓住以下几点:
1、提高饲育技术,加强饲养管理,缩短群体易感期的经过时间,减少个体感染机会。
做好补催青和收蚁工作,分批收蚁,严格淘汰苗末蚁,不搞“二夜包”、“三夜包”。如果蚕儿发育不齐,要及时提青分批,分批就眠,分批饷食,减少个体在眠座中的经过时间,避免起蚕、眠蚕、青头蚕“三代同堂”。蚕儿及时食桑,可避免蚕儿因饥饿而体质虚弱,蚕体随之伸展,减少僵病的感染机会。同时,增加除沙次数,可及时发现僵蚕,及时拣出并集中深埋或烧毁,将蚕沙送至远离蚕室和桑园的地方挖坑沤制,减少病原扩散。
2、用防僵药剂,抓好易感期蚕体、蚕座的防僵消毒,抑制僵病的发生与蔓延。
蚁蚕、各龄起蚕、熟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