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排气污染与控制.ppt

格式:ppt   大小:2,396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排气污染与控制.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2/7 文件大小:2.3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排气污染与控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排气污染与控制
第1页,本讲稿共29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
第2页,本讲稿共29页
第八章
排气污染与控制
第3页,本讲稿共29页
第八章 排气污染与控制 —— 概述
概述
1.汽车发吸热反应。
第8页,本讲稿共29页
第八章 排气污染与控制
有害排放物生成机理
生成要素
根据化学反应平衡原理、NOX 的生成机理、平衡浓度的模拟计算和发动机台架试验的结果,提示NOX生成的主要要素是:
(1)反应温度
(2)氧气浓度
(3)反应时间
汽油机燃烧温度比柴油机高,因此,反应温度是影响汽油机NOX 排放的主要因素;氧气浓度通过空燃比对汽油机 NOX 排放产生影响,在一定的空燃比范围中,汽油机有较高的NOX排放;汽油机的转速较高,反应时间对汽油机的NOX排放影响较小。
柴油机燃烧的特点时空气充足,燃烧温度比较低,因此,氧气浓度是影响柴油机NOX 排放的主要因素;氧气浓度通过空燃比对柴油机NOX排放发生影响,在一定的空燃比范围中,柴油机有较高的NOX排放;柴油机的转速虽然比汽油机低,但燃烧时间仍然较短,故反应时间对柴油机的NOX排放影响较小。
第9页,本讲稿共29页
第八章 排气污染与控制
有害排放物生成机理
2、CO
生成机理
(1)缺氧与局部缺氧燃烧
根据化学计量学原理,当空气过量,氧气充足,稀混合气燃烧时,燃料应该能完全燃烧,不会产生 CO;空气不足,缺氧或局部缺氧,即浓混合气燃烧时,会产生较多的 CO 。
即空气充足
空气不足
第10页,本讲稿共29页
第八章 排气污染与控制
有害排放物生成机理
(3)水煤气反应
水煤气反应也是燃烧产物中有一定数量 CO 的原因之一。水蒸气也可高温离解
(2)CO2的高温离解
α ≥ 1 时,燃烧产物中有一定数量 CO 的原因之一是存在 CO2 的高温离解
离解后的 H2 和 O2 参与其它反应,主要是水煤气反应
第11页,本讲稿共29页
第八章 排气污染与控制
有害排放物生成机理
(4)燃烧过程不完善
实际燃烧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链式反应。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中间产物,包括 CO 。链式反应中断、不正常燃烧(如表面点火、爆震以及后燃过于严重),即燃烧过程不完善,都形成 CO 排放。
有很多原因可以导致燃烧过程不完善。如局部断火、缺火、活性粒子碰撞壁面而失去活性、混合气过浓或过稀、废气稀释过度、各种点火故障等等。这些原因都会造成燃烧过程不完善。
汽油机燃烧时,混合气浓度变化较大,既有缺氧的浓混合气,也有氧气充足的稀混合气。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基本是浓混合气。因此,汽油机CO 排放的主要因素是缺氧和燃烧不完善。
柴油机燃烧时空气充足,但混合气浓度不均匀。因此,局部缺氧和燃烧不完善是柴油机CO 排放的主要因素。
CO2的高温离解和水煤气反应尽管也是CO排放的原因,但在发动机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几率很小,可以忽略。
第12页,本讲稿共29页
第八章 排气污染与控制
有害排放物生成机理
3、HC
生成机理
(1)缸壁激冷效应
燃烧室壁面附近区域的混合气不能燃烧现象称为缸壁激冷效应。
(2)燃烧室缝隙效应
发动机燃烧室缝隙中混合气不能燃烧的现象称为缝隙效应。
(3)燃烧过程不完善
发动机排放的 HC 主要是燃烧过程中间产物。燃烧过程不完善,形成 HC 排放。
(4)扫气和漏气
少量混合气在气门重叠时,直接从进气门流向排气门(扫气)。气门关闭不严(漏气),也可导致 HC 排放。
(5)润滑系统与燃料系统的蒸发
部分 HC 排放来自燃料系统和曲轴箱的气体泄露。燃料系统的泄露完全是燃油蒸汽,曲轴箱泄露的气体包括气缸窜气和润滑油蒸汽。
第13页,本讲稿共29页
第八章 排气污染与控制
有害排放物生成机理
HC 是燃烧过程中间产物,是可燃烧气体。随着燃烧的进行会逐渐减少,并且在排气过程和排气管内会进一步氧化。
仅就燃烧来说,汽油机气缸内是混合气。因此,燃烧过程不完善、壁面激冷效应和缝隙效应是汽油机 HC 排放的主要原因,扫气漏气则是次要原因;柴油机气缸中,壁面区域和缝隙中几乎全部是空气,换气时出现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