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严重腹腔感染的治疗进展.ppt

格式:ppt   大小:110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严重腹腔感染的治疗进展.ppt

上传人:相惜 2022/2/7 文件大小:1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严重腹腔感染的治疗进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腹腔内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治疗进展
内 容
前言;
原发性腹膜炎/自发性腹膜炎;
继发性腹膜炎。

腹腔内感染是指由细菌引起的腹膜炎,是一种由细菌及其***引发的局部炎性反响,可以是全身性脓毒症的局限性等,肠球菌、葡萄球菌感染率上升
尤其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多见。
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整个致病菌的2-4%,多发生于肝硬化并发脐疝糜烂的病人。主要为MRSA。
微生物学
单纯厌氧菌或微需氧菌引起的SBP仍罕见。
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为内源性条件致病菌,主要为念珠菌感染,其中白色念珠菌居首位。
微生物学
腹水PMN计数≥250/mm3,腹水培养阳性,是典型SBP表现。
腹水培养阳性,腹水PMN计数≤250/ mm3,是SBP的一种变异型,称作“非中性粒细胞性细菌性腹水〞.
SBP的另一种变异型:腹水培养阴性,PMN计数≥250/ mm3,称为“培养阴***粒细胞性腹水〞,有1/3的此类病人血培养阳性,采用床边10毫升血培养瓶接种可以提高腹水细菌检出的阳性率。
治疗与预防
在取得细菌培养之前或腹水中未培养出细菌,应根据可能的致病菌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SBP。
伴随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随之出现,因此治疗SBP的一线药物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和新药的开发而不断调整。
在80年代,氨苄西林因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且毒副作用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最近的药敏结果统计显示:G-%-100%。
治疗与预防
目前,文献报道需氧菌〔包括G+菌和G-菌〕多数对三代头孢敏感,有的甚至达100%。
但根据地区和医院类型的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
北京市多家医院耐药监测结果说明:三代头孢对大局部G-菌耐药率保持在15-30%左右,而我院头孢三嗪对大局部G-菌耐药率高达30-70%左右。
因此经验用药首选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及副作用少等优点,疗程10-14天。
治疗与预防
李恩全等报道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及50%。
由于氨基糖苷类抗菌活性较低、具有肾毒性等副作用,目前较少单独应用于SBP治疗,仅用于联合治疗严重SBP。
***喹诺***%-%,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产ESBLs、高产AmpC酶等的多重耐药菌造成。
治疗与预防
***喹诺***类由于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大多应用于轻、中症SBP患者,重症SBP患者不宜应用,但在患者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过敏时可考虑使用。
此外,推荐应用β-内酰***类/β-内酰***酶抑制剂复合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舒巴坦对大多数需氧菌〔包括G+和G-菌〕有效。
自九十年代广谱头孢菌素〔如拉氧头孢、头孢噻肟等〕广泛应用以来,现在国内外报道G-杆菌产ESBLs或AmpC酶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趋势。
治疗与预防
对产ESBLs的多重耐药菌治疗,
首选碳青霉烯类〔如亚***培南、美洛培南〕单用。
次选β-内酰***类/β-内酰***酶抑制剂复合物联合氨基糖苷类或***喹诺***类。
还可酌情选用头霉素类。
自90年代以来,不断报道许多细菌可产生质粒介导的AmpC酶。
治疗上首选碳青霉烯类,
次选四代头孢〔头孢吡肟〕,
严重者以上两类尚可联用氨基糖苷类或***喹诺***类。
治疗与预防
过去,G+菌引起的SBP治愈率可达90%以上。
但近十年来出现了MRSA、MRSE、VRE、PRP等给治疗带来困难。
万古霉素是治疗PRP、MRSA、MRSE的疗效肯定的糖肽类杀菌剂,可与磷霉素、***喹诺***类、利福平合用。
近来已有MRSA、MRSE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报道。
治疗与预防
VRE(VanA型)
假设对青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均不耐药者
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庆大霉素或链霉素;
假设细菌对青霉素类耐药,对氨基糖苷类敏感者
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庆大霉素或链霉素;
或环丙沙星+磷霉素钠+庆大霉素。
治疗与预防
VRE(VanB、VanC型)
假设菌株对氨基糖苷类不耐药者
替考拉林+庆大霉素;
假设菌株对氨基糖苷类高度耐药者
替考拉林+环丙沙星。
也见有用***霉素或新生霉素+多西环素治疗成功的报道。
以下新药有应用前景:克林沙星〔新一代喹诺***类〕,链阳菌素。其对万古霉素耐药或敏感的肠球菌都有强大作用。
治疗与预防
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病人易发生SBP,多以G-菌为主,细菌耐药性强,选用的抗生素起点高,用量大,疗程长,增加了真菌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感染的真菌多为内源性条件致病菌,主要为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居首位,%。
真菌感染早期诊治很困难,因常合并细菌感染,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