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社会工作者等级考试题及答案.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社会工作者等级考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1485173816 2022/2/7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社会工作者等级考试题及答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 1 页
社会工作者等级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及的、以为民解困与助人自助为宗旨的、以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手段的专业性、职业化的社会效劳工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社会工作者等级考试题及答案的内容,欢送阅读够为杨冰一家提供的效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效劳对象识别。效劳对象识别就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瞄准机制。一般来说,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家计调查的方式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经济状况,并对照各个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选择“最需要或者最贫困的人群〞作为救助效劳对象。专业社会工作者要深入了解杨冰一家的实际生活状况,确保真正困难的群众纳入低保,并催促低保金的落实与社会化发放。同时,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救助效劳,还可以解决杨冰家庭成员的心理与精神上的一些困难,做到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的结合。
(2)帮助申请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一套严格的申请审批程序,在申请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杨冰了解申请程序与申请方法。首先,要帮助杨冰判断是否具备申请的条件。其次,要以家庭为单位,帮助其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同时需要如实提交所需的材料。接着可以协助杨冰承受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会同社区居(村)委会开展的入户调查、社区评议等活动,并如实反映掌握的有关隋况。
第 5 页
(3)提供心理支持。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杨冰家庭不仅收入微薄,杨冰也身患警雩.、身有残疾,没有劳动能力、不具备劳动条件,自身无法获取足够的收入。这一切都致使他们的生存与生活压力巨大,精神或者心理也易于焦虑。社会工作者需要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与支持,帮助他们舒缓压力,宣泄情绪。
(4)调节家庭关系。良好的家庭关系对于家庭成员的开展与改变生活状态有积极的影响。生活处于贫困状态时,家庭成员的心态与家庭关系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协助效劳对象申请低保的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与分析其家庭构造与关系,及时发现问题,调节家庭关系,改善家庭生态环境。
(5)开展能力建立。能力建立包括学****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社会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增强。在生活压力之下,救助对象的就业意愿比拟强烈,但是文化素质低,缺乏知识与技能,没有求职信息与技巧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救助对象再就业与增加收人的时机。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而言,需要积极开展能力建立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使其摆脱贫困状态。
(6)促进社会融人。在社区层面,低保家庭对于社区的依赖程度颇高,生活范围也主要局限在社区内部,人际圈子同质性高,家庭支持不够。社会工作者要为低保家庭创造参及社区活动的时机,鼓励他们参及社区的公益与文娱活动,帮助他们建立与其他社区居民的联系。同时,在互帮互助中,鼓励他们承当一定的责任与义务,增加他们的存在感、归属感与自信心。
第 6 页
,是指由个人之间的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通过这些接触(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身份,并获得情绪、物质、效劳、信息等支持。社会支持包含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与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前者是指社会正式组织(例如政府、慈善组织等)给予的支持,后者是指来自亲友、邻里、同事等人际互助网络的支持。社会工作者通过干预效劳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社会网络资源缺乏或者利用社会网络能力缺乏的效劳对象,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提示】此题考点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中“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效劳内容〞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的概念。答复第一个问题可以以教材知识为框架,结合材料分析;第二个问题也可结合教材中通用过程中社会支持网络:
  4[简答题] 【2021年真题)某社区经济社会开展相对滞后,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较多。最近,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场蔓延,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有所增长,甚至出现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了解到,有人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有人反映周边虽有一些岗位,但不理想;还有人认为,如果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如呆在家。
第 8 页
问题:

,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效劳?
参考解析:
、社会、环境及制度等因素相关。从本案例描述的内容分析来看,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多的原因包括如下:
(1)个人因素
案例中反映的人群,学历低、没技术、怕吃苦、嫌麻烦,缺少正确的择业观。如案例中描述的,有些人学历低、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