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第 2 页 共 共 9 页
两年今后,大扫除,女老师用一条毛巾包住头发,将一把扫帚扎在竹竿上,去扫屋梁。遽然掉下一个布包,急急翻开,竟是一叠绣品。一幅一幅翻看,引来一阵阵惊呼。大多是花,与花圃里的相同多,相同艳,相同活。这儿有的,花圃里都有了;花圃里有的,这儿都有了。还绣着一些成对的鸟,丝线的茸毛不信是假,很多小手都伸上去摸,女老师阻挠了。问她是什么鸟,竟又红着脸不知道。问她这是尼姑们绣的吗,她点点头。问尼姑们在哪里学得这般好功夫,她说,从小在绣房里。这些她都知道。
绣房这个词,已第2次听到。第一次从盗墓老头的脏嘴里。那天放学,直着两眼异想天开。真想找老头问问,那些立了牌坊的绣房姑娘,会不会从坟墓里逃出来,躲到尼姑庵莳花来了。惋惜,老头早已死了。
只好与小挚友一同评论。年岁最大的一个口气也大,说,很多出殡都是假的,待我编一个故事,你们等着听。他一向没编出来。孩子们脑中只留下一些零乱的联想,每天望见花圃,就会想到牌坊,想到布幔重重的灵堂,飞窜的小舟,白叟的哑哭,下帘的快轿颠三例四。
孩子们渐渐大了,已留意到,女老师们都非常美观。她们的脸很白,所以一脸红立即就看出来了。她们宠爱把着孩子的手写毛笔字,孩子们经常闻到她们头上淡淡的香味。你看,又写歪了!老师轻声指责,其实孩子没在看字,在看老师长长的睫毛,那么长,一抖一抖地。老师们极爱清洁,喝口水,先把河水打上来,用明矾沉积两天,再悄然舀到水壶里,煮开,拿出一个雪白的杯子,倒上,才悄然地呷一口,牙齿比杯子还白。看到孩子在看,笑一笑,转过脸去,再呷一口。然后掏出折成小四方的手绢,抹一下嘴唇。谁见过这么杂乱的一套,曾经,渴了,就下到河滩上捧一捧水。老师一再嘱咐,今后决不许了。可村里的白叟们说,这些老师都是大户小姐,探究。
学生一大就费事,开端揣摩老师。寒假了,她们不回家,她们家不春节吗?不吃年夜饭吗?暑假了,她们也不回家,那么长的暑假,知了叫得烦人,校门紧闭着,她们不冷清吗?大人说,送些瓜给你们老师吧,她们没什么吃的。不敢去,她们会宠爱瓜吗?会把瓜煮熟了吃吗?大人也疑问,就不送了吧。一个初夏的星期天,离校内不远的集镇上,一位女老师买了一捧杨梅,用手绢掂着,回到校内。犹如路上也没遇到学生,也没遇到熟人,但其次天一早,每个学生的书包里都带来一大袋杨梅,红灿灿地把几个老师的桌子堆满了。家家都有杨梅树,家家大人昨天才知道,老师是乐意吃杨梅的。
老师固执要去感谢,星期天上午,她们走出了校门,娉娉婷婷地走家访户,都不在。门开着,没有人。经一位老婆婆点拨,走进一座山岙。满是树,没有房,正疑问,棵棵树上都在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