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关于均衡汇率的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8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均衡汇率的反思.docx

上传人:蓝天 2022/2/8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均衡汇率的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均衡汇率的反思
【摘要】文章在讨论均衡汇率的存在性、唯一性的基础上,探讨了 现有 文献 中均衡汇率的测度、汇率失衡与调整等 研究 方面存在的 一些问题,指出了多重均衡的存在可能是汇率制度选择多样性的重 要原因。
【关键词】均衡汇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均衡汇率的偏离度。
这种方法利用协整分析技术,考虑了数据间可能存在的单 位根问题,考察了数据的平稳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伪回归” 的问题。利用向量误差校正模型,能分析短期中汇率对长期均衡汇率 的偏离度,偏离方向,因而能对近期汇率的大致走向有一个了解,并 能估计出汇率向其长期均衡水平回归的速度。这里,模型中的均衡汇
率是通过寻找与经济的基本面之间具有长期稳定关系的这样一种汇 率来估计得到的。
笔者认为,该方法可能存在几个问题:其一,模型对异方 差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如果在汇率的决定过程中,或者说汇率的生成 机制发生了变化,比如由固定汇率向浮动汇率制度变化,模型中的异 方差问题是不能忽略的。
其二,就协整关系而言,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可能不止一个, 可能存在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相应的,我们可以估计得到两个或以 上的均衡汇率值,那么,我们该以哪一个均衡汇率值为准呢?所幸的 是,前述 文献中所采用的样本数据都只有一个协整关系。另一方面, 这样的协整关系很有可能是不存在的,这也就涉及到我们前面提到过 的均衡汇率的存在性 问题。因此,这种 方法 得到的均衡汇率,更 像是一个样本问题而非 经济 本身的问题。
其三,在实际汇率与经济的基本面的协整关系探讨中,各 种文献所采用的描述经济基本面的因素差异较大,刘莉亚、任若恩 ( 2002 )采用的是贸易条件、政府对非贸易品的花费、贸易限制与 交易控制制度、技术进步、偿债率等;张志超(2001 )采用的是贸 易条件、资源差额、投资率、经济体的开放度等指标;秦宛顺、靳云 汇、卜永祥(2004 )采用的是 中国 对外贸易条件、中国相对技术 进步率和中国对外贸易差额等指标。张晓朴采用的是贸易条件、经济 开放度,政府支出占GDP的比率等指标。其协整关系是否和指标选
取有关,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其四,虽然该方法说明了汇率对均衡汇率的偏离度,也对 短期中汇率失衡提供了一个向均衡汇率调整的方向和大小的量度,但 是,该方法并未告诉我们失调的汇率是怎样,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向均 衡回归的,而这是至关重要的。
三、汇率的失调及其后果
关于汇率如何向均衡汇率回归,现有文献研究得不多。 但从更宽泛的意义上来看,研究汇率的生成机制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 启迪。
事实上,汇率的生成机制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探讨汇率 如何内生地走向均衡,不至长期失调。与此相应的,关于汇率制度的 选择实际上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看作是对均衡汇率的追寻与调整机 制的安排。浮动汇率制度认为可以通过汇率的自由浮动,在市场力量 的驱动下,汇率的短期失衡可以自动地向其均衡水平复归。但事实表 明,真正实行完全的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的国家并不占大多数,许多 宣称实行自由浮动的国家或多或少的都在对汇率进行干预。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IMF )在其《汇率安排和汇率管制》中,将成员国的汇率 制度分为八类:第一类,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第二类,货币 局制度;第三类,盯住一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第四类,水平带盯住 制度;第五类,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