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 1 页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居住区绿地系统有三级公共绿地,分别是 、小游园、 。、、0要素:建筑 、 道路广场 、 园林小品 。〕
20、行道树的种植方式有 与 。〔树池式 与 种植带式〕
21、根据1993年国家建立部公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规定,绿地率要求新区不低于 ,旧区改建不低于 。〔30%、25%〕
二、名词解释
第 4 页
1、绿化覆盖面积:在城市一定范围内所有乔木、灌木、地被与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乔木树冠下的灌木与地被草地不得重复计算。
2、公园效劳半径:指公园为市民效劳的距离,即公园入口到游人住地的距离。
: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成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植物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与规划的结合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4、借景: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园林中的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借景分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7类。
5、组团绿地:是直接靠近住宅的公共绿地,通常是结合居住建筑组布置,效劳对象是组团内居民,主要为老人与儿童就近活动、休息提供场所。
6、公园: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是室外休息﹑欣赏、游戏、运动、娱乐,由政府或公共团体经营,为保证城市居民的身心安康,提高国民教育素质、并自由享受的市政设施。
7、热岛效应:城市中心地区近地面温度高于周边地区以及郊区的现象,称为热岛效应。
8、屋顶花园:是指将各类建筑物的顶部栽植花草树木,建造各种园林小品所形成的绿地。
第 5 页
9、防护绿地:是出于卫生、隔离、平安要求,有一定防护功能的绿地。
10、道路绿地: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化用地,包括人行道绿化带、防护绿带、分车绿带、街头休息绿地、绿化停车场、交通岛绿地、立体穿插路口的绿化等多种形式。〔道路两侧或单侧的道路绿化用地,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的不同进展布置。〕
1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市民平均可分享的公共绿地面积,即每人平均可拥有的公共绿地面积〔单位:m2/人〕。
12、 园林小品:通常是指公园绿地中那些供休息、装饰与展示的构筑物。〔第四章P162〕
13、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与质量的各类绿地,通过有机联系形成的生态环境整体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有生命的根底设施体系。
14、框景:利用门窗框、树枝干或山洞口,有选择的摄取另一空间的风光,恰似一幅嵌于镜框中的图画。这种利用景框所欣赏的景物称为框景。
三、判断题×√ 
1、居住小区中心游园主要供小区内居民就近使用,效劳半径一般为100-200米。× 
2、园林设计中的三远视景借鉴的是诗词艺术这一艺术门类。 ×
3、园林主景的形成可以通过景物体量大而高获得主景效果,而小体量与矮的景物也可以通过比照以大衬小而得。√ 
第 7 页
4、铺装方式对空间的视觉比例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材料的尺度与铺装的形式变化可以带来空间"放大〞或"收缩〞感,通常来讲,大空间用大尺度铺装,小空间用小尺度铺装。 √ 
5、框景的应用过程中,如果欣赏点及框之间的欣赏视距比拟远,那么框的尺度可适当小一些,反之那么可以放大。 ×
6、采用先收后放的方式组织空间秩序可以使欣赏者在从小空间到大空间的过程中感受到空间容积扩大与豁然开朗的效果。  √ 
7、“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园窗,宛然镜游也〞。这段话所描写的造园手法是借景。  ×
8、列植就是指乔、灌木按一定直线与曲线成排成行的栽植。 √ 
9、园林属于五维空间的艺术范畴,包括三维空间、时间空间与联想空间。 √ 
10、空间设计中必须要提供足够多的专用坐凳才能满足人的使用要求。 ×
11、休息设施的位置设置要考虑环境的依托,最好能提供有平安感的背部依靠,同时能提供良好的欣赏视线。 √ 
12、D/H=1、2、3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应用比拟广泛,尤以D/H=~2使用最多。因此外部空间场地的最小尺寸宜等于周围垂直限定物的高度,最大尺寸宜不超过其高度的两倍。 √ 
13、园林规划设计中景观建筑的比例就是指建筑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尺度大小关系。 ×
14、空间限定感主要受空间垂直要素的数量、高度以及通透程度的影响。
第 7 页
√ 
16、墙体高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