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节 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虽能够在局麻下进行,但局麻毕竟还有一定适应症和不足;应手术治疗需要,许多大手术或不合作病员,都需选全麻。
我们口腔科医生掌握一定全麻理论知识;这对我们大家来说是必酮:可肌注和静注,有很强镇痛作用。该药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为无色透明液体,略偏碱性。主要用于小儿基础麻醉,如小儿唇裂病人。也可与地西绊、芬太尼配伍,用于静脉复合麻醉,也可单独应用于颌面短小手术。高血压病人、心肌缺血病人和癫痫病人不易使用。
全身麻醉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18页
异丙芬又称得普利:乳白色油状物,不能与其它药品混合,在25 ºc环境下保留。主要作用镇痛,可降低颅内压,血压下降程度与所用药量大小相关,剂量增大,血流动力学影响更显著。对呼吸有一定性抑制。主要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是一个新型快效、短时间静脉麻醉剂,诱导快速,清醒快,可用于单次注射和连续滴注。
全身麻醉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19页
氟芬合剂:由氟哌啶、芬太尼两药按50:1百分比组合而成,用于“神经安定镇痛术”。
含有用量少,镇痛、镇静效果好,稳定人体内环境等优点。普通以3~8ml静脉注射后,配合表麻行鼻腔盲探插管,或入睡后静脉注肌松药行快速气管内插管,并依据情况辅以吸入麻醉剂完成较长时间颌面外科手术。一次应用总剂量为10~15ml.
全身麻醉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20页
镇静安定药:地西泮含有镇静、催眠、抗焦抗惊厥、抗癫痫及中枢性肌松作用。 ~,偶可引发一过性心动过缓解低血压。本药常作为手术前镇静、全麻辅助药品和治疗局麻药中毒抽之用。
全身麻醉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21页
临床应用
时间较长口腔颌面部手术全麻中
经鼻腔盲探气管插管术镇静,便于病员配合操作
用作所谓强化麻醉
配合物理降温,用于低温麻醉
全身麻醉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22页
静脉麻醉方法
单次推注法
分次推注法
连续滴入法
(为控制滴注药品准确性,可用微机控制注射泵控制滴注速度)
全身麻醉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23页
(三)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是指几个麻醉方法或几个麻醉药品联合使用。
惯用方法: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复合麻醉
全身麻醉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24页
(四)控制性降压&
1. 控制性降压是指采取不一样方法和药品使血管扩张主动降低手术区血管内压,使手术出血降低,为手术创造良好手术条件,当不需要降压时,又能使血压回升。
全身麻醉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25页
:
颌面部手术,如颈、面部,上下颌骨血管瘤,降压可使手术区出血降低,病灶显露清楚,使手术操作增加安全性;
血液供给丰富颌面部手术,止血困难,如上颌骨、舌、面颈部区大血管瘤等手术,降压可使出血降低。
全身麻醉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26页
精细颌面部手术,如显维手术、腭裂手术、降压,降压可提供清楚手术野;大量输血有困难,病人不愿或需限制输血;麻醉期间血压过分升高,以及由此而引发急性心功效不全和肺水肿。
全身麻醉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27页
器质性疾病: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病变、严重肝、肾功效损害及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病人
全身情况
技术方面
全身麻醉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28页
血管扩张药:硝普钠、硝酸甘油、ATP
吸入麻醉药
神经节阻滞药
柳胺卞心定
全身麻醉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29页
多采取气管内全麻或硬膜外阻滞下并用血管扩张药或神经节阻滞药方法。当前,为便于灵活控制血压下降程度及能做到随时逆转当前趋向采取各种方法和药品配合。
全身麻醉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30页
脑栓塞和脑缺氧
冠状动脉栓塞、心力衰竭和心搏骤停
肾功效衰竭、少尿、无尿
呼吸功效障碍
反应性缺血
连续低血压和清醒延迟等,严重者致死
全身麻醉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31页
&
在全身麻醉下,以物理降温方法使病人体温降至预定范围,按临床应用要求,将低温分为浅低温、中低温和深低温、超深低温。
全身麻醉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32页
低温特点:降低氧耗量,降低缺氧机会,降低心脏作功,对血液产生抗凝效果,但出血时间不延长,降低麻醉药用量,抑制酶活性。
全身麻醉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33页
降温方法有哪些?
低温并发症:低温时组织灌注不足,氧供降低,可在代谢性酸中毒,体温下降后,呼吸慢而弱,可致呼吸性酸中毒,应加强呼吸管理;并发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迟,频发室早、室颤;冰与皮肤直接接触冻伤;长久低温或深低温,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