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任教学科: 数 学
任教年级: 一 年 级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第一行摆6个三角形,请学生摆圆和三角形同样多
(2)小结:像这样一个三角形对一个圆,这样的比较方法,我们称它为”一一对应”
4 教学”多””少”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2)一个小猪对一根木头比,谁多谁少?
木头多,小猪少
师: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换一句话说就是,小猪比木头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
5 操作
(1)第一行摆5个三角形,第二行摆圆
圆比三角形多2个
(2)第一行摆6个五角星,第二行摆圆
五角星比圆多1个
三、巩固
7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 学生完成第8页的1――――4题。
四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多少,知道在比较时,可以一个对着一个比,用一一对应方法,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第二单元:位置
一、教材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是从空间方位的角度引入的。
这些内容以前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没有作为小学数学的正式的教学内容。
现在为了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改变过去少“空间”少“图形”,多计算的做法,拓展几何知识的范围,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几何教学的范畴。“上、下”“前、后” “左、右”这三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8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根据行、列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NO:3
教学内容:上 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用”上” “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确定物体的位置.
3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
1 认识” 上”” 下”位置关系的基础含义
2 能正确地辨认和描述物体的上 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和描述物体的上 下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 自学指导:
9
观察书本第9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 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1 师:小朋友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南京长江大桥,一起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多媒体出示)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举出生活中有关上 下的例子
国旗在黑板的上面,换句话说:黑板在国旗的下面
3 观察画面,体会上 下的含义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多媒体展示图画)
你的鼻子下面是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嘴巴上面是什么?
三 巩固提高
1 拍手游戏
(1)师发口令,上 下拍手
(2)听反语,师说上,生在下面拍,师说下,生在上面拍
2 听口令,摆一摆 书本第9页做一做
3 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上 下关系的图画
四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10
NO:4
教学内容:前 后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中,体验前 后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的前 后位置顺序
2 培养学生前 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前 后位置的确定
教学难点:前 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自学指导
1 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
2 谁在你的前面?你在谁的前面
二 新课导入
1 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2 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引导学生用”(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同学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三 探究新知
11
1 师: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同学跑步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