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济南的冬天》的教学设计
O教材处理: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 丽景色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 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跑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 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 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 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i) 镶(xiCing) 水藻(zM) 贮蓄(zhii)
发髻(ji) 澄清(chOng) 着落(zhu6) 看护(kdn)
(2)释义:
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 思考:
(1) 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 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 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 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 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 济南冬天的“温晴”。
(2) 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 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 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 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
“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 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 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 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 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 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5 .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 全段的中心句是:
(2) 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 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 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 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 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 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 你在对全段的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