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RCA分析之给药错误课件PPT.pptx

格式:pptx   大小:646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RCA分析之给药错误课件PPT.ppt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2/2/9 文件大小:6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RCA分析之给药错误课件PPT.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RCA案例分析之给药错误
RCA分析之给药错误专家讲座
第1页
准备灌肠
一、事件是怎么发生?
呼叫铃响
更换点滴
没再次查对,拿起肝素钠封管液去灌肠
RCA分析之给药错误专家讲座
第2页
20:30左右
RCA案例分析之给药错误
RCA分析之给药错误专家讲座
第1页
准备灌肠
一、事件是怎么发生?
呼叫铃响
更换点滴
没再次查对,拿起肝素钠封管液去灌肠
RCA分析之给药错误专家讲座
第2页
20:30左右,当事人开了一瓶玻瓶500ml生理盐水,套好网套,放在配药室出门右手边台面上,准备给23床病人灌肠。
同一时间,呼叫铃响了,当事人接铃后去给一个病人更换点滴。
回来时发觉台面上500ml生理盐水上网套不见了,认为他人拿走了网套,就套上另一个网套在上面,去给23床病人灌肠。
21:00与当事人一起上班主管护师要去为一输完点滴病人封管时,发觉肝素钠封管液不见了,于是问询当事人,最终发觉当事人错用了生理盐水肝素钠封管液给病人灌肠。
RCA分析之给药错误专家讲座
第3页
结果
错将生理盐水肝素钠封管液当成生理盐水给病人灌肠
怎样防止事件再次发生
进行RCA分析
RCA分析之给药错误专家讲座
第4页
二、RCA分析依据
该事件归类为药品事件(给药错误)
在某种情况下还会发生,病人需要额外观察和简单处理如抽血,对病人造成中度伤害
SAC 3级
RCA分析之给药错误专家讲座
第5页
三、成立RCA小组
病人安全委员会组员4人,科室护士长1人
RCA分析之给药错误专家讲座
第6页
四、事件调查
1、调查步骤:
搜集资料:提取病人病历、书面及电脑医嘱、检验资料,查找排班表
人员访谈:当事人、病人、当班主管护师、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及其它护士
统计:不良事件汇报单、排班表、病历医嘱、检验汇报、护理统计
制度指导流程:护理关键制度、用药安全查对流程和标准工作指导、护理操作流程及指导、护理工作质量控制标准
RCA分析之给药错误专家讲座
第7页
2、调查结果
1) 依据当事人事后陈说,3月15日20:30左右遵医嘱给23床病人予生理盐水500ml灌肠,拿出一瓶生理盐水并套上网套放在配药室出门右手边台面,未留心有一瓶500ml生理盐水肝素钠封管液也放在台面上。紧接着呼叫铃响,遂去给一病人换输液点滴。
2)当事人接瓶回来后,发觉生理盐水上网套不见了,没有再次查对,也没有问询一起上班主管护师,就再套上一个网套,拿去给23床病人灌肠,灌肠后也没有再次查对药液名称。
RCA分析之给药错误专家讲座
第8页
3)调查当晚与当事人一起上班主管护师,回想当初正在病房进行其它操作,没有参加灌肠操作。以后要去为一输完点滴病人封管时,发觉肝素钠封管液不见了,于是问询当事人,最终发觉当事人错用了生理盐水肝素钠封管液给病人灌肠。遂与当事人马上汇报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4)调查科室其它护士,生理盐水肝素钠封管液配置后,均在瓶身注明日期、时间、药品名称,常规放置在配药室出门右手边台面上。
RCA分析之给药错误专家讲座
第9页
3、时间序列表
时间
事件
补充资料
正确做法
差异或问题点
某护士配置生理盐水肝素钠封管液
在药品瓶身写上时间、日期及药品名称,放在配药室出门右手边台面上
封管液应贴有显著标签并放置在固定位置
封管液标签不显著,无固定摆放位置
20:30
当事人准备执行灌肠医嘱
当事人开了一瓶500ml生理盐水,套好网套放在配药室出门右手边台面上准备给病人灌肠,同时呼叫铃响,当事人接铃后去给另一病人更换点滴
到病人处置室去准备灌肠液,灌肠液另外分开放置,不一样时进行两个操作,请其它上班人员更换点滴
灌肠液与接瓶液体、封管液放置在同一台面上,操作不可防止被打断时,没有提升风险意识,加强查对
RCA分析之给药错误专家讲座
第10页
3、时间序列表
时间
事件
补充资料
正确做法
差异或问题点
21:00
发觉错拿生理盐水肝素钠封管液灌肠
与当事人一起上班主管护师找不到肝素钠封管液,问询当事人后发觉当事人错拿生理盐水肝素钠封管液灌肠
21:05
汇报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上报后观察病人情况并复查凝血功效
21:40
复查凝血功效正常
病人解黄白色稀水样便一次,无自觉不适
RCA分析之给药错误专家讲座
第11页
五、原因分析
1、鱼骨图



给药错误

环境
护士查对不到位
上级护士缺乏风险意识
固定思维思索问题,责任心不够
双人查对制度监管不到位
标准作业规范流程不完善
未按照标准作业规范操作
灌肠液未固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