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实验光磁共振.ppt

格式:ppt   大小:1,419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验光磁共振.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2/9 文件大小:1.3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验光磁共振.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验光磁共振
第1页,本讲稿共23页
一、实验提纲
光磁共振是光抽运和射频磁共振相结合的一种双共振过程,是用光抽运来研究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间磁共振现象的双共振技术。:用J表示电子总角动量量子数,J=L+S,L+S-1,…,|L-S|
第6页,本讲稿共23页
——精细结构的形成续
对于基态,L=0,S=1/2,得J=1/2,标记为 ;对于最低激发态,L=1,S=1/2,得J=3/2,1/2,标记为 ,如右图所示,形成两条谱线。
第7页,本讲稿共23页
——朗德因子的引入
电子轨道角动量 和自旋角动量 的合成角动量
电子总磁矩
两者关系为
其中
第8页,本讲稿共23页
——原子超精细结构的形成
由核磁矩与电子磁矩的相互作用形成。
核的自旋量子数表示为 ,铷原子的两种同位素的自旋量子数分别为:
核的自旋角动量表示为 ,得原子总角动量:
其中F用来表示原子总角动量量子数,F=I+J,…,|I-J|。
第9页,本讲稿共23页
——原子超精细结构的形成续
第10页,本讲稿共23页
——塞曼子能级的形成
原子处于弱磁场中,由于原子总磁矩与磁场的相互作用使能级进一步分裂,形成塞曼子能级。这些能级用磁量子数来表示, ,能级间距相同。
和 相互作用能表示如下:
能级间距为:
其中 为玻尔磁子。
第11页,本讲稿共23页
—圆偏振光对铷原子的激发与光抽运效应
将角动量为 的左旋圆偏振光照射到气态 原子 后,根据光跃迁选择定则,基态中 能级上的粒子数会越来越多,形成粒子数偏极化。
高度的粒子数偏极化是进行磁共振实验的有利条件。
第12页,本讲稿共23页
——弛豫时间
粒子分布由非平衡状态(粒子数偏极化)到平衡状态(玻尔兹曼分布)所需的时间。本实验中,在样品泡中加入少量分子磁矩较小的缓冲气体(如氮、氖等)避免铷原子与容器壁碰撞而使粒子失去偏极化。另外将温度保持在50到60摄氏度之间,尽量减小铷原子与容器壁的碰撞。
第13页,本讲稿共23页
——塞曼能级间磁共振
在垂直于产生塞曼分裂的磁场方向上加一频率为 的射频磁场,当满足
时发生磁共振,如此,粒子的偏极化程度降低,再次发生光抽运,最终形成光抽运与磁共振的动态平衡。
第14页,本讲稿共23页
——光探测
照射到样品上的偏振光,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产生光抽运效应;二可以通过测量透射光强得到磁共振信号。当各能级上的粒子数相同时,样品对偏振光吸收最强,透射光最弱;当粒子数偏极化强度最强时,透射光最强。这里通过透射光强的变化来得到磁共振信号,提高了测量灵敏度。
第15页,本讲稿共23页
四、实验装置
第16页,本讲稿共23页
五、实验内容——
用磁针确定地磁场方向,使主体光轴与地磁场水平方向平行
调节面板
1)确定水平线圈、竖直线圈和扫场线圈与其换向开关掷向的对应关系;
2)调节主体单元光学元件等高,调整透镜的位置以得到较好的平行光束
3)按预热键,加温铷样品泡在 间,铷光谱灯在
间,按工作键,这时除射频线圈的各线圈电源都已接通,开启高频振荡器,发紫红色光。
调节1/4波片光轴与偏振光偏振方向夹角为pi/4
第17页,本讲稿共23页
——2. 观察光抽运信号
调节垂直场的方向和幅度使得其能抵消地磁场垂直分量;
加上方波扫场,方向与地磁场水平方向相反,在示波器上观察光抽运信号,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扫场和光抽运信号的对照图:
信号波形
扫场方波
脉冲幅度
t
信号幅度
t
光抽运信号
第18页,本讲稿共23页
测量 因子
1) 加上方向同地磁场水平方向的三角波扫场以及频率为 的射频磁场,调节频率的大小观察磁共振信号,假设频率为 时观察到共振信号;接着将水平场反向,频率为 时得到共振信号,那么 便是水平磁场对应的共振频率,由此可以得出 因子。需要注意的是因铷原子有两种同位素,所以会出现两次共振信号,频率高的为 共振信号;频率低的为 共振信号。光磁共振信号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