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ppt

格式:ppt   大小:3,276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2/9 文件大小:3.2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第1页,本讲稿共36页
一、1——12册计算教学内容、教学
要求和重难点:
第2页,本讲稿共36页
20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知识和技能是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将对今后的计算产生直接的识都与前面的知识都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注意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第12页,本讲稿共36页
二、计算教材的编排特点:
1、重视从学生生活实际或实际活动中引入数的概念;
2、数的概念、数的组成与相应的计算相结合;
3、笔算在口算教学的基础上进行;
4、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5、笔算与估算教学紧密融合;
6、计算教学的难易程度呈螺旋上升梯度安排。
第13页,本讲稿共36页
三、计算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整数,小数,分数计算的内在联系。
就运算而言,加法是减法和乘法的基础,加法和减法是互逆的,乘法是加法的简便算法。乘法又是除法的基础,乘法和除法是互逆的,除法还是减法的简算。就知识体系而言,学生是学****了整数以后,再学****小数和分数。
第14页,本讲稿共36页
2、口算,笔算,估算,简算的联系。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算需建立在口算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确计算,笔算也能促进口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估算实际上就是一种无须获得精确结果的口算,它更是对口算、笔算的一种验证,而简算又是优化的体现。
第15页,本讲稿共36页
四、计算教学的数学思想方法:
1、转化思想:
记得有一位数学家雅诺夫斯卡亚曾经说过:解决数学知识就是把不会的转化成会的。
第16页,本讲稿共36页
2、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形既可以是直观形象的图形,也可以是具体的实物),数为目的;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
第17页,本讲稿共36页
3、归纳推理法:
归纳推理法即是通过“先观察→再猜测→然后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第18页,本讲稿共36页
4、类比思想:
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
求最大公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短除式)
第19页,本讲稿共36页
五、计算课典型课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20页,本讲稿共36页
第21页,本讲稿共36页
(一)、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教材:
1、清楚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找准新旧知识间关系:
人教版P110页的例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学生在刚刚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后来学****的,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建立在已经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师重在引导,进而同化知识。
第22页,本讲稿共36页
2、体会学生在学****中产生的困惑,确立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学生在学****中可能会不明白“为什么分母不同的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在这个问题上,教师要从“分数单位”入手来引导和点拨(教学难点)、明确算理;在此基础上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重点),而教学的关键是“通分”。
第23页,本讲稿共36页
(二)、站在研究者的角度看教材:
1、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两条线,确定教什么、学什么:
明线: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第24页,本讲稿共36页
暗线:(隐藏在知识点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当学生明确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时,使学生立刻会想到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第25页,本讲稿共36页
2、结合两个角度、两条线,确定如何教和学:
(1)教师如何教?
(2)学生怎样学?
第26页,本讲稿共36页
六、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计算”应该是先“计”,后“算”。“计”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考虑、筹划。“算”才是用已知的数目通过运算,得出结果。大多数人认为“计算”就是“算”,因此都重“算”轻“计”。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有哪些重“算”轻“计”的行为呢?又有哪些需要“计”的策略呢?
第27页,本讲稿共36页
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有哪几步运算,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其次,根据题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