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文档名称:

2022年北京各区一模现代文阅读.doc

格式:doc   大小:3,070KB   页数:7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北京各区一模现代文阅读.doc

上传人:sunny 2022/2/9 文件大小: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北京各区一模现代文阅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21年北京各区一模现代文阅读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3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那么远怨矣。—?论语?
第一课时 2022年北京各区一模现代文阅读
教学目标:
1、小说与散文阅读的不同.
2、散文阅读一定要交流的场景。 〔不超过 120 字。 〔4 分〕
西城一模 北京,北京 陈启文
○1 我这个外地人,在北京呆得越久,越能感受到他的独特魅力。
○ 2 北京之大,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大。北京包容一切,亦可消化一切。北京很 傲慢,但没有偏见,他把所有的人都视作自己的子民。坐着板儿爷的洋包车在老胡同里逛着 时,板儿爷问你,哪儿来的啊?你告诉他,湖南来的。唔,板儿爷唔一声,湖南好啊,湖南出了个毛泽东啊。如果你告诉他是广东来的,唔,板儿爷同样唔一声,广东好啊,广东有钱 啊。板儿爷这样唔着,夸奖着,像个长辈在夸奖自己有长进的儿子,你下意识地就会觉得, 北京确实像是一个严厉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7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那么远怨矣。—?论语?
而慈祥的父亲。
○3 在北京, 我住得最多的一个地方是菜市口。 那里有一家很适合我这种小地方来的人居 住的旅馆。我孤身一人在这里住着时,从来没有漂泊异乡的孤独感,黄昏时我喜欢在这里闲 散地踱步,黎明时我喜欢听燕子和鸽子的呢喃,北京一下变得充满了生活的味道。这让我时 常会有一种错觉,我已不是从外地来的一个匆匆过客,我一直就住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我 喜欢这里的干净,有风也有阳光,人也不太拥挤,而且非常方便,它离很多我想去的地方都 很近,陶然亭、天坛、大观园、琉璃厂文化街....
○4 走几分钟就到了邮局, 可在第一时间买到全国出版的最新报纸和杂志。 紧挨着邮局就 是地铁口,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看看书,一条路上就有两三家书店,都不大,但书很上档 次,商务、三联、中华书局,在这样的书店可以“泡〞 ,就是泡上一整天也没有人撵你。
5 ○在夕阳的余晖中与一条老胡同相随而行, 墙壁上挂满了各种花草爬藤。 走进这样的地 方,你才感觉到胡同和四合院是结伴而生的,乍一看,一幢幢灰色旧楼就像刻出来的版画, 木刻画, 它与江南那些田园诗或水墨画般的老建筑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我喜欢在这里悠然自得地逛着。每一条胡同,也可能是另一条胡同,它穿过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从元明清延 续到现在,很多东西混杂在一起,让我感到迷茫,难以分辨。偶尔也会想起来,这里是谭嗣 同被杀的地方,但早已闻不到一点血腥味了。无数脚步匆匆踩踏过死亡的地方。一百年了。 我在这里回望那早已消逝的一切,一段黑白年代的记忆。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8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那么远怨矣。—?论语?
○ 6 但在四合院最多的地方,要想看见一座四合院是不容易的。我是说,现在的北半截胡同那间四合院,谭嗣同的故居莽苍苍斋。我其实没想过要去那里,我甚至压根儿就没想起过 那里还有这样一座四合院。但我还是不知不觉地走近了,要说其实不难找,也不远,沿菜市 口大街西边往南走几十步就是。这让我感到意外,这种无意中的发现总让人觉得意外,而更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一个人的出生地与他的就死处,竟会这样近,很难想象一个人从人生的 另一头走到这一头, 竟然走了整整三十六年。 这是多远的一条路?我感觉我已经走进了一个世纪之前的某个黄昏。这是我第一次走得离北京这样近,以无意的方式。
○7 像这样的四合院,这样的来历,北京还有很多,也大都处于一种被遗忘的状态。但我很庆幸它们被保存下来了,哪怕是保存在一种遗忘的状态。从里边出来,我看见门口有一棵树,不知是什么树,是那种可以一边落叶一边又同时长出树叶的树。我还像刚刚那样慢慢溜达着,此时,老胡同里真是静极了,夜色突然变得很深。脚底下有了一点闷闷的回声。这才 觉得,北京很大,也很深。
○ 8 隐居于这些老房子里的不仅只有老北京的记忆,还有生活,老北京的生活。譬如说,去老舍茶馆喝杯茶,吃点京味儿小吃,看看戏。老舍茶馆的风格也是叫我喜欢的,红色的门 廊, 眼睛被一盏一盏的红灯笼照着, 满眼红彤彤的喜气色彩, 连影子也红透了, 一派的朱红, 中国红,那八仙桌,那靠背椅,却是别出心裁的黑,黑得耀眼发亮,这样的红与黑,深厚,恒久,大俗中的大雅,适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8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那么远怨矣。—?论语?
合平民,也适合文人,二三好友围坐一席,嘴里有吃的,耳里有听 的, 眼里有看的, 一个个幽静细长的女子, 穿着旗袍, 仿佛正从清朝走来, 脸儿润白, 俊俏, 含着一点儿笑,在满座的宾客中来回斟茶。而你往这椅子上一坐,便不可防止地陷入了一种 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