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经典幼儿早教唐诗精选.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典幼儿早教唐诗精选.docx

上传人:玥玥 2022/2/9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典幼儿早教唐诗精选.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经典幼儿早教唐诗精选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 唐诗的辉
煌成就,引起后人学****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 下面是分享的经典
幼儿早教唐诗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 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 “春晓 ”(春天早晨 )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 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 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 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 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 ”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 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 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 四句的联想: 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 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 夜里这一阵风雨
4/12
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 “花落知多少 ”,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古今传诵的名句。 其实,在写法上是与 《春晓》 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
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 “诗犹文也,忌直贵曲。 ”(《岘佣说诗》)这首小
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
“春 ”字点明季节, 写春眠的香甜。 “不觉 ”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 在
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
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 次句写春景, 春天早晨的鸟语。 “处处”是指四面八方。 鸟噪枝头, 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闻啼鸟 ”即“闻鸟啼 ”,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
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
5/12
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 爱极而惜, 惜春即是爱春 ── 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 时间的跳跃、 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 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 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游子吟
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 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
恩情?
赏析
6/12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 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 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 虽无藻绘与雕饰, 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开头两句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用“线”与“衣 ”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 “慈母 ”与 “游子 ”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 感情。三、四句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 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 “密密缝 ”是因为怕儿子 “迟迟 ”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