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烟草整合,何人得利?
最近关于烟草行业合并或者整合的消息不断,原本在一定程度而言的
竞争对手纷纷握手言和,从此有了共同的新东家,烟草行业的以地域
为先决条件的整合运动正式拉开帷幕。
结集资源,品牌共享
2003影响并不大。
寡头割据,渔翁得利
国内烟草行业之间频繁的整合其实从另一层意义讲,也是新“斗
争”的开始。以地域为兵力集结原则的烟草行业整合将使得每个省
份,或者是几个省份拥有一个卷烟寡头,寡头拥有的是大量的生产
线,比较全面的细分品牌以及勃勃的雄心。
寡头的雄心当然不是自己早已纳入囊中的一亩三分地,寡头们总是喜欢以大市场甚至“地球村”的理念来经营市场,虽然国内的卷烟
寡头与世界级的寡头实力相去甚远。
2002年,国内卷烟单一品牌销量第一的“白沙”,第
二名“红河”为82万箱,第三“红梅”为60万箱。2001年,菲莫公司
(PM)、英美烟草公司(BAT)、日本烟草公司(JT)销量分别为1800万
箱、1650万箱、900万箱,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7%、%、
%,%,仅仅“万宝路”单个品牌的销量也
超过900万箱。
而即使将“白沙”、“红河”、“红梅”的全部销量都加起来,
也只占到“万宝路”的1/4。
有数据表明,到2002年底,中国有烟企123家(包括3家合资企
业),其中产量在10万箱以下的有36家,10万~30万箱的35家,30万
~60和60万箱以上的合共52家。10万箱以下的占到了总数的1/4强。
对106家烟厂进行统计后发现,其销售成本费用率平均接近50%,销
售利润率低于5%达67家,36家销售利润率表现为负数。一类品牌不
到10%,大小企业、优劣品牌夹杂一起,相互挤压各自的生存空间。
面对这样的现实,国家烟草总局有以下设想:
从省内兼并开始,最终完成跨省兼并在国内形成三大烟草集团,
围绕国家目前评出的36家重点企业,7大重点品牌,确立以上海为龙
头联合京、津两地,以“中华”、“大红鹰”为核心品牌的第一中
心;以云南“红塔”、“红河”、“云烟”三大品牌为核心的第二中
心;以湖南的“白沙”、“芙蓉王”为代表,集合包括湖北、两广在
内的第三中心。并以三大中心为基础向全国形成辐射之势,由此组建
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力的三大烟草集团,以期抗衡跨国烟草巨头。
从这些举措我们也可以看出,国内烟草行业面对“外资狼”的唯
一反应是联合,通过联合增加新烟草集团的总体竞争力,而由于烟草
是地方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安徽为例,芜湖、蚌埠、合肥、阜
阳、滁州5家烟厂贡献了该省财政收入的1/4。而联合后的诸如山东
的“将军烟草”、“颐中烟草”还有外埠省份的其它小规模烟草集
团,面临着一个利益分配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在新形
成的烟草巨头中造成内讧,互相绞杀。
而这个绞杀结果将最终使跨国烟草巨头渔翁得利。有谁会忽视这
样一个市场?,,占世界香
烟消费总量的1/3。假道伐虢,草船借箭
其实在我国烟草行业忙于相互整合之前,跨国烟草巨头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