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机械工程材料123.ppt

格式:ppt   大小:222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机械工程材料123.ppt

上传人:allap 2016/9/8 文件大小:2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机械工程材料123.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钢的淬硬性和淬透性1、钢的淬硬性钢在淬火时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称为淬硬性。它主要决定于钢中的含碳量。2、钢的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M的能力或接受淬火的能力称为淬透性。但合金元素的作用是最主要因素。*淬透性的表示方法:在生产上也常用临界淬透直径来衡量钢的淬透性。临界淬透直径是指钢在某种冷却介质中能够淬透的最大直径,用Dc表示。淬透性在热处理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淬透性好,VK小,能够提高钢的强度, 影响工件实际淬硬层深度的因素?⑴钢的淬透性淬透性越好,实际淬硬层深度就越大。?⑵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越大,淬硬层的深度就深。?⑶工件尺寸零件尺寸大,实际淬硬层深度就小。而小尺寸零件的实际淬硬层深度就大。这种随工件尺寸而变化的热处理强化效果的现象称为尺寸效应。3回火:将淬火钢加热到以下某一温度,经适当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操作工艺过程称为回火*回火的目的:(1) 淬火后的钢组织,一般为M和A残,回火使其转变为稳定的组织,以防止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尺寸和形状的变化。(2) 淬火后M的性能很脆,并有内应力,为防止变形和开裂,为降低脆性,必须及时回火。(3) 通过回火调整零件的强度、硬度、 回火时组织的变化1. M分解(20~200℃)a、20~100℃这个温度范围内在低碳M中发生C原子偏聚于位错附近的间隙位置。而在高碳片状M内由于其结构为双晶,它没有足够的间隙位置容纳C原子,只能使C原子聚集在一定的原子面上。b、100~200℃在高碳M中析出片状的η-Fe2C,形成回火M。在低碳M中不析出碳化物,只是C原子偏聚的更完全。2. A残分解(200~300℃)5 a、碳化物析出随回火温度的升高,M继续分解,到250℃时从高碳M中析出细小片状χ-Fe5C2 ,%时不形成χ-Fe5C2 。 b、A残分解200~300℃时A残分解为F和Fe3C,225℃时Fe3C为球状,其大小为5nm。A残发生向F和Fe3C的转变,而且是主要的转变,称为A残分解阶段。3. Fe3C形成(300~400℃)析出η-Fe2C和χ-Fe5C2的稳定性差,它们逐渐转变为θ-Fe3C。350℃以上完全转变为θ-Fe3C,在F基体上分布着细小的颗粒状Fe3C 称为回火T。64. Fe3C长大和F再结晶(400~650℃)Fe3C 随温度升高而聚集长大,在450℃以上F发生再结晶,由片状转变为多边形。在F基体上分布着颗粒状的Fe3C称为回火索氏体,用S回表示。 回火时性能的变化1. 强度和塑性的变化强度和硬度下降,塑性和韧性增加。2. S回和S连性能的比较S回中的Fe3C为颗粒状,而S连中的Fe3C 为条状或,不易引起应力集中或断裂。重要的零件要采用淬火加回火处理。3. 回火脆性淬火钢在回火时随温度升高有二次出现使钢的韧性下降的现象。8?(1) 低温回火脆性发生在250~350℃范围内,原因是在M条或片间析出薄片状的η-Fe2C或θ-Fe3C,割裂了M,出现了脆性,几乎所有钢在该温度回火都出现韧性下降,没有办法消除。?(2) 高温回火脆性Mn、Ni和Cr等合金元素的淬火钢在450~575℃范围内回火后慢冷时出现这种脆性,杂质元素在原A边界上偏聚,这些元素在高温回火后缓慢冷却时扩散而产生的。脆性出现后可将钢件重新加热到600℃以上后快冷来消除,若慢冷又可出现脆性,也称为可逆回火脆性。 回火的分类?(1)低温回火(150~250℃)组织为回火M,用M回表示。硬度常在58~64HRC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多用于高碳工具钢、冷模具、量具、轴承和渗碳表面淬火等零件。?(2)中温回火(350~450℃)组织为T回,硬度常在35~45HRC范围内。主要用于各种弹簧的热处理。?(3)高温回火(450~650℃)组织为S回。它的硬度常在25~35HRC范围内。连杆、螺栓和轴类等零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