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让“听说读写”走进音乐欣赏课堂.docx

格式:docx   大小:1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让“听说读写”走进音乐欣赏课堂.docx

上传人:飞行的猛子 2022/2/9 文件大小: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让“听说读写”走进音乐欣赏课堂.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让“听说读写”走进音乐欣赏课堂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非常重视 “语感 ”的培养,而 “语感 ”的养成,离不开传统意义上的 “听说读写 ”。依据这一原理,笔者大胆探索,巧妙借用,将其移植于 “音乐教学 ”,特别是在音乐欣赏
让“听说读写”走进音乐欣赏课堂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非常重视 “语感 ”的培养,而 “语感 ”的养成,离不开传统意义上的 “听说读写 ”。依据这一原理,笔者大胆探索,巧妙借用,将其移植于 “音乐教学 ”,特别是在音乐欣赏课上加以综合运用。实践证明,音乐教学中的 “听说读写 ”,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乐感 ”,并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和精神。
一、发挥 “听”在音乐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笔者所主张的 “听说读写 ”中,如果学生没有学会听,就不可能进行后面的几个步聚。 听,是第一步,也是培养乐感的基础。不过,笔者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上的 “听 ”内容更丰富,不仅仅是指视唱练耳,还包括听任务、 听故事、听背景。也就是在听之前,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任务, 要给学生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甚至还可以简略地介绍一下作品的来历或是有关故事。
在主讲《梁山伯和祝英台》选段时,笔者就首先向学生讲解
了关于梁祝的传说故事,以求达到 “未听声,先入心 ”的效果,让
学生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 接着又略讲了一下中国越剧 《楼台
会》的有关创作背景,最后在黑板上布置了几个任务,让学生带
着任务走进音乐作品: 一是要注意旋律的节奏, 看看这段旋律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二是发掘哪一段最美,能否学唱出来;三是说出听后的心情。诸如此类,总共六七个问题。这些内容虽然不是直接听作品,但也是听的重要内容,教师务必讲清,学生务必听清。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演示了,或播放这一段的音乐录听,或观看有关视听录相。
二、让 “说 ”走进音乐课堂教学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由于 “说”得好,从而 “听”得更好, “唱”得更好。教师在听完音乐作品之后,并不急于进行视
唱或是学唱。而是让学生回顾一下音乐作品, 感受一下听的效果,然后回答在 “听 ”的环节教师所提出来的问题。或者教师临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针对《楼台会》,笔者组织学生就越剧的唱腔特点进行了讨论, 要求学生不必依据参考书或是其他资料叙述,只说自己的感觉。结果大家争论得十分激烈,感觉也是各有
不同,有的说越剧节奏舒缓,旋律优美;有的说越剧和江西的采茶戏相比,差别太大,一个是慢性子,一个是急性子;还有的说这一段越剧唱腔特点明显,节奏和音高上起伏不定,委婉曲折,或悲或喜 对于学生的说法, 笔者只是略微地作了引导或补充,从不进行否定。
三、 “读”当然不同于语文教学上的 “读”
笔者将 “读 ”化为两重含义,一种是让学生 “讀”谱,可以边听边默读,也可以边读边哼唱。提示学生在 “读 ”谱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调式、拍子、强弱规律、连音线、增时线、减时线、附点、延音符号等。让学生在 “阅读 ”中逐渐掌握旋律节奏快慢的特点,从而运用到实践演唱教学当中。另一种 “读”其实就是视唱,让学生根据所听所说, 学唱曲谱。为了激发学生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