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秋思》古诗意思
《秋思》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张籍
【原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 ;到了中唐,叙事
成分逐渐增多,《秋思》古诗意思
《秋思》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张籍
【原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 ;到了中唐,叙事
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 风格也由盛 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 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 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
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 念。
第一句交代 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 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 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 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 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 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 见'
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 见秋风”正面写 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 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 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 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 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 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 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 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 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 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 欲作家书意万重”欲”字紧承见秋风” 这 欲”字颇可玩味。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 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 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 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行文顺畅自如, 一气流贯,然而句末 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 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 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 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 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 意万重”乃是以虚
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
心” 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 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 意万重”这家书 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 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
时的一个细节一一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 意 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 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 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
匆匆”竟使这圭寸包含着 千言万语的信近乎 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