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人机大战二十年.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机大战二十年.doc

上传人:omfadaz599 2016/9/9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机大战二十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机大战二十年2016年3月9至15日,举世瞩目的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九段棋手李世石与谷歌“阿尔法狗”(AlphaGo)之间展开,最终,阿尔法狗以总比分4:1碾压李世石,获封“名誉九段”。人类顶尖围棋选手竟然输给了计算机,一时之间,引发舆论热议,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不断引爆人们的眼球。实际上,这并非历史上第一次人机大战。自从1956年“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被提出来后,人和计算机之间就有过数次博弈,每一次博弈,都见证了人工智能的跨越发展。“硬算高手”深蓝1996年,卡斯帕罗夫与IBM超级国际象棋计算机RS/6000SP(即“深蓝”)展开对决。经过一个多星期的PK,卡斯帕罗夫最终赢得比赛,但深蓝也在比赛中取胜一局,这是电脑首次在世界锦标赛中单局战胜世界冠军。此前,,自1985年成为世界冠军后,11年间,他一直打遍天下无敌手。赛后,卡斯帕罗夫说:“我能感觉,甚至能‘闻到’桌子对面是一位高智慧的选手。”但他认为,深蓝所拥有的只是一种“畸形的智能”,效率低且缺少韧性。他甚至预言:计算机如果要打败人类棋手,至少要等到2010年!言犹在耳,然而仅仅一年后,他便以2负1胜3平被深蓝升级版打败。“这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赛后,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负责人登格尔如是评价。创造这个“里程碑”记录的深蓝升级版,重1270公斤,有32个“大脑”(微处理器),其计算能力当时在全球超级计算机中排名第259。比赛前,IBM研发小组向深蓝输入了100年来所有国际特级大师开局和残局的200多万局下法。深蓝取胜的法宝,是依靠强大的计算能力穷举所有路数,并选择最佳策略――深蓝每秒可运算2亿步,靠硬算可预判12步,卡斯帕罗夫只能预判10步――所谓兵贵神速,深蓝的获胜也就不那么让人意外了。当然,深蓝取胜还有另一个秘诀――每场对局结束后,IBM研发小组都会根据卡斯帕罗夫的下棋情况相应地修改深蓝的参数,深蓝虽然不会思考,但这实际上起到了“强迫”它学****的作用。这种“被动学****的方式,让深蓝不断强化了对对手的了解并最终获胜。在深蓝问世之前,“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在1950年曾提出衡量计算机智能水平的“图灵测试”――如果一个具有正常思维的人C使用正常人能理解的语言,去询问一面墙后的两个看不见的对象A和B任意问题,对象中A是机器、B是人,如果经过若干询问以后,C不能在实质上区别A与B的不同,便意味着机器A通过了图灵测试。虽然,深蓝并没有进行图灵测试,但它在人机大战中的胜利,至少意味着计算机已经向着智能化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百晓生”沃森2011年2月14至16日,深蓝获胜4年后,又一次人机大战在其同门师弟“沃森”与人类冠军之间展开。当时,沃森参加美国老牌智力问答节目《危险边缘》,并与该节目最高奖金得主布拉德?鲁特尔和连胜纪录保持者肯?詹宁斯展开了一场万众瞩目的人机智力大赛。《危险边缘》采取三人竞答方式进行,通常以答案形式提供各种线索,参赛者必须以问题的形式做出简短正确的回答。因而参赛者需具备历史、文学、艺术、科技、体育、地理、政治及流行文化等知识,还得会解析隐晦含义、反讽与谜语等,而普通电脑并不擅长进行这类“深度问答”。在比赛中,沃森表现极为突出,尽管在“回答”问题时,它的互联网功能被中断,只能“自己想”――从内存的资料中寻找并组合答案,它却总是能在3秒内迅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