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P2P即将死亡
〔作者简介:嵇少峰,曾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系统从事金融监管工作十六年,后参加私募行业并创立某融资担保公司,现为江苏金东小贷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小贷行业资深培训师。〕
【编者按】
开鑫贷一直以来坚持倡导“标远远高于银行存款〔传统金融机构受政策所限不能直接从网上募集高息资金〕,且总量、稳定性不强。对于金融而言,可持续的、有规模的信贷市场,一定要具备相对平安的信贷产品及合理的存、贷款利率。
P2P平台的高利率,直接将自已划入了次级贷的市场中去,与当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本不在一个竞争圈里。票据贴现、应收帐款保理、融资租赁,P2P看似无所不能,都可以嫁接,但是一旦加上那么高的资金本钱,一切的一切就又变成了空中楼阁,这就是当下P2P金融不得不面对的“天使的诅咒〞。
这些所谓的P2P金融创新,在资金本钱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如果希望能有市场,一般都要依靠放松风控手段、牺牲平安性来维持,或者干脆就是做个样子,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就是明显的代表。P2P在次级市场中寻找相对平安的客户,就如同在菜市场剥下的烂菜帮里寻找能吃的食材一样,即使能活下来,必然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
正如Lending Club一高管对组团前来求经的中国P2P大佬们吐槽: “我们其实很苦逼,做着一个很小的细分市场,还经历了艰难的合法化,我们做的就仅仅是信用卡的过桥贷款......〞。
大家仅看到中国宏大的人口基数及众多的中小微企业,谁又看到美国庞大的消费金融市场与极高的人均收入带来的巨大负债能力。
中安、合理的信贷需求就呈几何级数地减少,其客户获得本钱及风险辨识本钱又非常之高。如何高效、低本钱地从庞大的客户群中找到你的平安信贷客户,又要打败竞争对手与客户达成交易,这才是中小微信贷机构最大的难题。
截止2022年末,,%,在这个领域,中国的银行家们已经做出了辛苦的努力、积累了众多的经验与教训,只是大都跨不过风险与效率两难的门槛,P2P就能轻易跨过去吗?
抵押、担保是银行提高效率、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并不说明银行都是风控的傻子。过分夸大中国P2P市场的空间,导致大家一哄而上,是极不理智的,正如当年的团购网站的“百团大战〞,现在的P2P正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谎话三:P2P是普惠金融的急先锋,是金融业的道德楷模。
据融360最新报告,业内瞩目的P2P小微贷款行业有九成的信贷产品月综合利率超过2%,为真正的高利贷。%,还不包括大量的担保费、效劳费、保证金、提现费等。
这就是说,当下绝大局部P2P平台打着普惠的旗帜,干着高利贷的买卖,实际上属于信贷盘剥,是普害金融。一方面借款人吃力地支付着超过本身经营利润的高额利息,另一方面是投资人承当着极大的风险,而在其中得利的只能是借款不还的骗子或无良的平台。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al)本意是每个人应该拥有及获得金融效劳的权利,是从人权角度出发的理念,并不是指每个人都应该借到贷款。对于创业者或社会弱势群体来说,最缺少的往往不是资金,而是盈利的技术与能力。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做生意、办企业,对不具备管理、经营能力的人来说,为其提供贷款的最大可能,就是让其因负债而变的更穷,他们甚至连利息都挣不回来,中国的小微企业极高的死亡率非常能说明问题。
2022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报告还显示,企业规模越大,存活率越高。
美国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被中国众多金融机构当作小微信贷楷模的美国富国银行,其小微贷款客户中经营10年以上的企业占比不低于90%,也就是说它效劳的对象范围也极为狭窄,谈不上普惠。
对更多的人来说,认真打工、跟随有能力的企业家成长才是幸福。如果打着道德的旗帜,希望让信贷普及每一个人,甚至有人用复利、分期还款、等额本息等手段掩盖高息的事实,用较高的违约本钱迫使弱势群体或不了解金融产品的人归还本不该借的小额或消费贷款,其剥削、欺骗群众的本质,更是荒唐无耻〔目前几乎所有的分期还款的小额、消费贷款,复合利率均接近或超过年化24%,但是绝大局部借款人都不清楚〕。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人、所有企业都有创业及负债做大的冲动,如果过分放松审贷条件及淘汰机制,让高息冲破风控的底线,那么这种借款将会极大地伤害借款人,伤害这个社会,看看当下众多的高负债危机企业就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
除了负债率外,决定信贷善恶的另一个简单标准就是利率水平,当一种信贷产品利率远远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