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琵琶行 (2).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琵琶行 (2).doc

上传人:xxj165868 2022/2/12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琵琶行 (2).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琵琶行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学****重点:
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课前尝试】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学****重点:
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课前尝试】
,读出其中的感情来
2. 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3.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通过预****提出问题与困惑』
 【课堂探究】
1让学生自由地诵读全诗,读出其中的感情来。
2赏析诗人是如何将“仙乐”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的
『课后检测』
1、诗人与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样产生共鸣的? 冼星海取得了哪些成就?
2、课外扩展:赏析苏轼的一首写琵琶声的词《水调歌头》。 ?
【作业设计】
 能力提高
 1.《琵琶行》序言中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一句,与这句话相呼应的一项是[    ]
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B.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C.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琵琶行》序言中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一句,说明了诗人的写作动机。对诗人的写作动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为了排遣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
B.是为了抒发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C.既是为了表达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同情,又是为了抒发自己与琵琶女共有的“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D.以上三种都不是,写此诗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引起的灵感的触发。
3.下列几组中最能体现“歌行体”的主要特点的一组是
(1)篇幅较长 (2)篇幅较短 (3)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4)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 (5)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6)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    ]
A.(2)(3)(4)(6) B.(1)(3)(4)(6)
C.(1)(4)(5) D.(1)(3)(5)
4.阅读下面的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
A.前两句着力描绘水色与光影的变幻,写得绮丽缤纷,“铺”字化静为动。
B.诗人触目所见,将色彩、形体及光影三者的动荡变幻集于一身,活画出秋日暮江既明艳又朦胧的独特的美。
C.三、四句所见所感,诗人巧妙地选择了线条、形体、色泽三者交替描绘的笔法,饱含深情地赞叹了夜景的美丽,尤其是“可怜”一词和两个比拟句,不纯写景,而是情寓景中,工致入画,余味无穷。
D.白居易现存七百六十五首五、七言绝句,数量之多,唐人无出其右,但其中写景传情之上乘佳作,确乎太少了,但这首绝句却不失为白氏五、七绝中的力作。《唐宋诗醇》评之曰,“写景奇丽,是一幅暮色秋江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