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浅谈李斯特对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doc

格式:doc   大小:72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李斯特对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doc

上传人:gdntv68 2022/2/12 文件大小: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李斯特对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z.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浅谈李斯特对李嘉图比拟本钱理论
的批判及其启示
院、 系: 经济系
学科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 生:在许多缺陷和缺乏,而且曾被批判为"伪科学〞。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就对李嘉图的"比拟本钱理论〞进展过剧烈的批判。李斯特认为,李嘉图的"比拟本钱理论〞是一种世界主义经济学说,这种学说抹杀了各国经济开展的历史特点,只是对先进国家有利,对落后的开展中国家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他反对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原则,主*国家干预政策。
李斯特对李嘉图"比拟本钱理论〞的批判及其启示,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这一问题,有利于寻求适合本国经济开展的国际贸易理论,推动本国国际贸易的开展。重温李斯特的经济理论,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开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 李嘉图的"比拟本钱理论〞
"比拟本钱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22-1823〕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的著名经济学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他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ation〕一书中,系统的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比拟本钱理论。
比拟本钱理论是对亚当•斯密的绝对本钱理论的继承和开展,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比拟本钱理论的产生既是客观实践的要求,也是理论开展的要求。在李嘉图生活的年代,机器大工业正在取代工场手工业,各国的经济技术差距拉大,甚至出现先进国家比后进国家处于全面优势的新格局。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李嘉图提出了比拟优势理论,对经济开展程度不同的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是否仍然能够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问题,做出了明确肯定的答复。
"比拟本钱理论〞的根本内容及其实质
大卫·李嘉图的比拟优势理论以一系列简单的假定为前提。这些假定主要有:只有两
-
. z.
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两国间自由贸易,不存在贸易壁垒;劳动在国内具有完全流动性,但在两国之间完全缺乏流动性;没有税收与运输费用;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展;产品的国内生产本钱是固定的;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完全取决于劳动本钱。
在李嘉图看来,在商品的价值由生产中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条件下,每个人都会致力于生产劳动本钱相对较低的商品。他举例说,"如果两个人都生产鞋和帽子,其中一人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比另一个人具有优势,不过在帽子生产上只领先于其竞争对手1/5或20%,而在鞋的生产上却要领先于其竞争对手1/3或33%;则,这个具有优势的人专门生产鞋,而那个处于劣势的人专门生产帽子,则对双方都有利。【1】 冯宗宪,"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交通大学 2021年1月.
1】
将这种认识推广到国家间的对外贸易,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一般根底不是绝对本钱,而是比拟本钱或比拟优势。也就是说,在各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只要集中生产那些本钱劣势较小的商品;而在各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优势的国家,则集中生产那些本钱优势最大的商品。即国家间应该按"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的比拟优势原则进展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就不仅会增加社会财富,而且使交易双发都能获得利益。
李嘉图的比拟本钱理论,比绝对本钱理论更全面、更深刻,它改变了人们以往关于自由贸易利益的认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比拟本钱理论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特别是,这种理论曾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迅速开展。但是,比拟本钱理论仍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完全的、不彻底的;比拟本钱理论本身只是一种抽象结论,与现实的国际贸易存在着距离;李嘉图和斯密一样,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是一个永恒的世界,在方法论上是形而上学的。
2 李斯特对"比拟本钱理论〞的批判
"比拟本钱理论〞的背景及原因
在李斯特生活的19世纪初,德国还是个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内局部裂为许多封建小邦,各邦都有自己的关税壁垒和地方税率。由于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对内不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对外无法实行统一的御外关税,工商业的开展举步维艰。与此同时,英国工业化的车轮正滚滚向前,已开展为资本主义工业国。
-
. z.
英国人正在依赖自己具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