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z.
茶文化根底知识(一)茶的起源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茶与人的精神生活就密切相关,留下了大量的茶文化资料。目前随着经济的迅猛开展,然条件有利于茶树生长的地区都是原产地。具体包括中国、印度、缅甸、泰国等等,这是很荒唐可笑的。    则中国终究有没有野生茶树呢?    早在三国时期〔220-280年〕就有关于在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据"华阳国志"〕。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后者指的应该就是野生大茶树。19世纪末,在**中北部发现了类似野生茶树。1939年在**发现7米多高的一棵茶树。转年又在海拔1400米处发现了十余棵大茶树,有六多高。1957年在**发现了高达12米的大茶树。最有价值的是1958年在**勐海县境内发现的一棵大茶树,树龄800年以上。1961年发现一棵32米多的大茶树,,树龄1700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茶树。    根据这些发现,结合地质变迁,考古论证,我国和世界上许多科学工作者确定,中国是茶的故土,云贵地区是茶的原产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茶树都是从中国传播的。    
-
. z.
3 ."茶〞名的演变     茶是很早以前就有的植物,但由于各地方言的不同,茶的生长阶段不同,叫法也有很多,有槚、荈、荼、茶、茗等。例如如诗经中的"谁谓茶苦〞,这是最早出现"荼〞字。还有茗,人们饮茶叫做‘茗饮’。唐代人们开场把"荼〞字减去一横,单独分出来个"茶〞字。这是因为"荼〞字的涵义很多,使用频率高,为区分,防止混淆,分化出"茶〞字来。这是从文字学角度,文字开展规律的结果。像李白等唐代诗人的诗歌里就出现过茶字。李白有一首诗题目是"答族侄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陆羽的"茶经"是在"茶〞、"荼〞并存使用的时代,最早一律使用"茶〞字来著述的茶书。世界各国语言中的"茶〞,都是从**、**地区的方言"茶〞的音译转变而来的,因为**、**在当时是茶叶出口的港口所在地.
二、饮茶的开展过程1 .饮茶的初始阶段    茶为人们所利用,最初是蔬食与药用并行,"食药同源〞。由于粮食缺乏,利用野菜、野果、树叶,包括茶和稻米一起煮粥。经常是在**、**、**、**等南方流行。茶作为饮料,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西汉开场,距今2000多年。在此之前的,都是后人所说,没有当时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可以考证。种植和饮茶先是在**〔古巴蜀一带〕,后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交通条件逐渐东移,江南成为主要产茶区,如**、**等地。     为了进一步了解古代饮茶初期的情况,再讲讲经常在茶书中引用的五个典故。   
-
. z.
王褒僮约    中国饮茶有史可查的是从西汉时开场,而且是在**〔古巴蜀一带〕。这一说法的依据就是王褒的"僮约"。    西汉时,王褒的"僮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有古书记载这个契约。这是公元前59年的事情,距今2000多年了。王褒是**资阳人,著名的文学家,有"洞箫赋"等作品传世。有一年去**应试,住在了已故好朋友的家。好友的妻子杨惠看到丈夫生前的好友十分快乐,热情款待。俩人叫家奴买酒喝了一天,第二天又让家童去买酒,家童不快乐,跑到主人坟上去,说"当初主人买我时写的约定里没有买酒这一项,现在主人死了,女主人和另外的男人在一起喝酒〞王褒和杨惠听说后都很生气,王褒就出主意说,我买了他,看我怎么治他。当下两人说好以15000钱买下这个家奴。家奴说"你要买我可以,但也要象我以前的主人那样,让我干什么提前写好,没写进去的事我不干。〞王褒说没问题,拿起笔墨铺开纸。王褒有文化,写得快,一口气写了六百字。从"晨起早扫、食了洗涤〞,到"夜半无事、浣衣当面〞,从早到晚没一点空闲,便了说"早知这样还不如天天给你买酒呢。〞其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后来成了重要的历史资料,是我载的茶事。"烹茶尽具〞,说明当时已经在生活中饮茶了,而且有专门的茶具。"武阳买茶〞,说明当时专门卖茶的商铺了。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茶是作为商品第一次出现,意义十分重大。     以茶代酒
-
. z.
    三国时期,*国国主孙皓,热爱饮酒,每次宴请群臣,规定每人七升酒,而且每升一干,见底。孙皓是暴君,群臣不敢违命,违命要杀头。但是孙皓有个宠信的大臣叫韦曜,不能喝酒,要让他喝七升酒,喝不到一升就醉倒了,孙皓不忍心杀了他〔舍不得,但后来也杀了,因为他不听话了〕,就暗地里赐给韦曜茶喝,别人喝七升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