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ppt

格式:ppt   大小:790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ppt

上传人:rovend 2022/2/12 文件大小:7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仆,到沂河里游泳〔祈福〕,在舞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那么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那么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 孔子〕说:“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所以笑他。难道冉有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何以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
评志
1、如或知尔,那么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一〕一词多义
如果
至于
或者
或者
知识归纳
〔1〕如: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2〕方
方形
纵横,方圆
正道,是非标准 〔礼仪〕。
正、才
〔3〕与
1、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唯求那么非邦也与?
赞成
“欤〞,相当于“吗〞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鼓瑟希,铿尔
4、尔何如
〔4〕尔
你(们)
…的样子,相当于“然〞。
铿的一声,象声词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5〕尔


和、跟
到、在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冠者五六人
5、浴乎沂,风乎舞雩
〔1〕名词活用为动词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弹奏
最后出
戴……帽子
吹风,乘凉
〔二〕词的活用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正道,是非标准。译成“为人的道理〞。
小的国家,大的国家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子路率尔而对曰
2、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答复
使……富足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
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那么何以哉
古代汉语的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三〕特殊句式——倒装句
〔1〕宾语前置
5、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2〕介宾状语后置
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6、以吾一日长乎尔
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其〕
译文:可以使〔他们〕都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四〕特殊句式——省略句
2、毋吾以也
译文:〔你们〕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
1、孔子的话讲了几层意思?反映出孔子在教学上的什么样的态度?
文本品析
①、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泼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②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说明对学生的了解.
③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
④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循循善诱
2、第二段写孔子四位弟子言志,他们各谈了自己的什么志向?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能看出他们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A、子路: 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侧重强国
粗暴鲁莽
信心十足,有远大抱负,坚强果断,知难而进,具有政治军事的才能。
B、冉有: 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侧重富民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C、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