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表达 交流 ” 综合实践》教案 北师大版.doc

格式:doc   大小:74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表达 交流 ” 综合实践》教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相惜 2022/2/13 文件大小: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表达 交流 ” 综合实践》教案 北师大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表达 交流 ” 综合实践》教案 北师大版
课前预****br/>1.总结概括本单元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
2.收集红色经典诗词文章
相关课程标准: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刚起步就大言不惭地将可怜的天赋称金论银,学术大腕居然是不择手段沽名钓誉的文抄公。而以“应试”和“应世”为目的的语文教育,则成为制造谎言和文字垃圾的作坊,成为培育伪君子——人格分裂症患者的温床。这与其说是社会进步的代价,不如说是生命的委顿和困窘,是人生、人类的悲哀。
人类的言说,从它发生伊始,就与真伪、名利、权力等结下了不解之缘。“君子有文以明道,小人有文以发身(即发迹)”,言说造就了文人,“明道”与“发身”两种价值取向塑造出“君子”和“小人”。“发身”属于“本我”的需求,这是人的生理的自然本能,受“快乐原则”支配,这使多数的未经打磨的粗糙生命趋之若鹜;“明道”属于“超我”的需求,这是人的超自然的精神自律,受“道德原则”支配,以求得最大限度的言语上的自我实现,这需要强盛健康的言语生命意识的约束和指引,需要时时压抑“本我”的物欲冲动,这只有极少数自强不息的人能做到;另有一部分人,则游移于“明道”与“发身”之间,受“自我”的驱使,服从于“现实原则”,试图在“明道”与“发身”之间取得一种折中,既不过分委屈“本我”,也不一味地迁就“本我”,“道德原则”是他们的理想,试图追随,却又可望而不可即,在灵魂的搏击中,往往以妥协败北,退而求其次,在“自我”上寻求精神的平衡。这类人活得特别累。但是,遵循“现实原则”却是多数人经过刻苦砥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人的言说,是人的生命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生克消长的表象。人的言语人格不可能完美,但是,这不能作为拒绝完美的理由。冯友兰先生说人生有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大约是对的。一般人也都努力地往上爬,但是多数人毕其一生也许还只是在功利境界徘徊,能上到道德境界的已是难能可贵,更不用说攀上天地境界了。人品与文品也许不完全对等,可是,人生境界势必制约着写作的成就。***之作的作者人品未必都是高尚的,但是,具有深刻的人文性的优秀作品势必其作者必须具有伟大的人格风范。(参见王英琦:《用整体人格向世界说话》,载《写作》,2001年第7期)
“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叶圣陶:《作文论》,见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99页)1  2  下一页   
2.实践参考
(1)关于“‘至情至性’诗文朗诵会”
本单元的选文,都是“至情至性”之文,都是作者真性情、真信念的流露与表达,因此,读来没有半点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之感。志趣,是一种信念之美、信仰之光,是崇高的精神境界闪射出的生命光彩。没有钢铁一样的信念、信仰,是写不出《狱中书简》温柔而刚毅的诗一般的抒情,《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从容淡定、坚不可摧的意志,《牛虻就义》的藐视死亡,压倒、嘲弄敌人的大幽默,《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的气薄云天的豪迈气概。要朗诵好这些诗文,首先要能领会这些革命者的美丽情怀和高尚人格,感受他们的精神品质和崇高志向,并了解这些诗文的表现风格、特点,才能将它们的情感、精神风貌准确地表现出来,读出其中震撼人心的志趣。
(2)关于“写剧本,分角色扮演”
剧本,即戏剧文本。戏剧文本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文学作品,具有一般叙事性作品的特点,它结构完整统一,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主题。另一方面,它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因而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在显示自身文学价值的同时,也具有戏剧价值。因此,与小说相比较,戏剧情节高度浓缩,与人物命运息息相关的矛盾冲突高度集中。为了表演的方便和符合戏剧表演的时间限制,戏剧文本的呈现方式十分独特——构成剧本主题的是人物语言和必须用括号“括”起来的舞台提示语。戏剧人物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唱词等。剧本塑造人物形象的唯一手段就是戏剧语言加上人物行动。舞台提示语一般非常简洁,但对帮助演员和读者加深对剧情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剧本,主要由对话构成。与小说中人物对话不同的是,由于剧本受戏剧表演时间的限制,因而剧本中人物的对话高度凝练,不像小说中的人物对话那样自由和生活化。这就决定了戏剧语言包含“台词”和“潜台词”。在戏剧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台词,探究潜台词,使学生真正理解剧中的人物和情节,理解戏剧所揭示的深刻主题。(参见潘新和主编:《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62-366页)
3.相关诗歌
李大钊诗六首之五
幼蘅行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