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 SE)——现代管理的系统思维与系统分析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袁治平
引言
★ Why?
时代特征及社会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
动态市场带来挑战和机会(变化)
社会加速信息化
创新开始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社会进入合作竞争新时代
(COOPETITION;GUANXI)
可持续发展引起普遍关注
——“要学一点系统工程”
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管理人才培养
管理科学发展的“制高点”——系统化管理
T型人才
交通大学的发展及其管理学院的
学科优势
钱学森、许国志、汪应洛……
★ What /When?
SE是以大规模复杂系统(特别是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理论、管理科学及其运筹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通过学习,主要使学员掌握分析与解决各种管理系统问题的思想、程序和方法。
[MBA001/002班用]
引言;SE概述[4月15日(周一)]
管理SE方法论[4月18日(四)]
课堂讨论(1)[4月22日(一)]
系统结构分析方法[4月25日(四)]
系统动力学方法[4月29日(一)]
习题课(1)[5月9日(四)]
系统评价方法[5月13日(一)]
管理决策分析方法[5月16日(四)]
习题课(2);方法小结[5月20日(一)]
管理系统分析应用实例介绍[5月23日(四)]
课堂讨论(2)[5月27日(一)]
结课综合练习[5月30日(四)]
★Who/Where
★How
·建议
注重系统思考
坚持问题导向
采用系统化方向
·教学要求
第一讲 SE概述一、SE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系统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只见森林”(朴素的系统思想)阶段—“只见树木”阶段—“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科学的系统思想)阶段。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在系统思想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中具有突出地位和贡献。
整体思想和联系思想是科学系统思想的核心与实质。
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及自组织理论等是系统理论的重要内容和SE的理论基础。
2、SE的发展过程
阶段
年代(份)
重大工程实践或事件
重要理论与方法贡献
I
1930
美国发展与研究广播电视
正式提出系统方法(Systems approach)的概念
1940
美国实施彩电开发计划
采用系统方法,并取得巨大成功
美国Bell电话公司开发微波通讯系统
正式使用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一词
II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英、美等国的反空袭等军事行动
产生军事运筹学(Military Operations Research),也即军事系统工程
本世纪40年代
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运用SE,并推动了其发展
1945
美国空军建立兰德(RAND)公司
曾经提出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sis)概念,强调了其重要性
III
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初期
运筹学的广泛运用与发展、控制论的创立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SE奠定了重要的学科基础
IV
1957
《系统工程》的著作
系统工程学科形成的标志
1958
美国研制北极星导弹潜艇
提出PERT(网络优化技术),这是最早的系统工程技术之一。
1965
《系统工程手册》
表明系统工程的实用化和规范化
“模糊集合”概念
为现代SE奠定了重要的数学基础
1961-1972
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
使用了多种SE方法,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SE的地位
IV
1957
《系统工程》的著作
系统工程学科形成的标志
1958
美国研制北极星导弹潜艇
提出PERT(网络优化技术),这是最早的系统工程技术之一。
1965
《系统工程手册》
表明系统工程的实用化和规范化
“模糊集合”概念
为现代SE奠定了重要的数学基础
1961-1972
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
使用了多种SE方法,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SE的地位
V
1972
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在维也纳成立
SE的应用开始从工程领域进入到社会经济领域,并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新阶段。
70年代
SE的广泛应用在国际上达到高潮
VI
80年代
SE在国际上稳定发展、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达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