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生态人类学.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态人类学.doc

上传人:zkusha 2022/2/13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态人类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生态人类学
一、生态系统的脆弱环境(环节)
二、文化建构:作为一种人为的信息系统,文化构建意味着该信息系统的萌生、延续、修改和完善。这是一个与人类社会并行延续的不中断的过程,既有其发端,又有其平稳的延续;既有跳跃式的突变,又有渐进式的套人为信息的能力。
十二、文化的社会适应和生物性适应,两种适应取向的关系
文化的社会适应性和生物适应性的两种取向,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存在于同一民族。
?生物性是适应的结果,需要在社会性适应中获得社会程序定位,才能纳入文化中正常运行,并得到稳定的传承和不断的完善。相反,社会适应性的实现必须得到生物适应性成果的支持。
?没有生物适应性,人类只能是一个普通的生物物种,社会性适应也就无从谈起,社会性适应的成果不管是精神的、社会组织的还是****俗的最终都得落实到生物性适应中去,使之转化为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的反馈,从而使人类社会获得更强的生存能力和延续能力。
?但社会性适应和生物性适应永远不会同步演进,而是做交错式的相互推进,两种适应的结果也不能相互代替,两种适应的脱节意味着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寄生能力降低,并可能诱发人为的生态灾变。
?两种适应的协调则意味着人类社会既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又增强了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寄生能力,两种适应的辩证统一关系支配着人类社会的稳态延续和不断的壮大。 十三、人类的生物性特征在文化构建中的体现
1、原始人类无论怎样强调社会性,也不会避免生物性,因为生物性是人类不可更改的一种社会本能,这种本能体现在摄取食物、繁衍后代。
2、原始人类很自然的将人类才有的社会现象投射到他所关注的生物物种上,认为这样的物种和自己一样拥有社会结构,最终才发张到将这样的生物认定为自己的祖先,而这种现象就是“文化人类学”中提到的图腾崇拜。
3、对自己关注的无机现象也会按照图腾的办法加以延伸、理解,表现在很多远古民族都保留着赋于自然物社会结构的文化特征。
4、文化发端时代,人类从自身的生物性出发,使自己从生物界脱离出来,赋予了社会性特征,然后从自己的社会性出发反观客观世界,并赋予客观世界社会性的特征,通过对客观世界社会性赋予的差异,反过来再强化人类的生物性意识,使人类自身有别于被自己人为社会性的自然物。
5、人类文化就这样在社会性与非社会性之间相互参比、推进、修复和补充,最终形成一个群体的信息系统。
十四、民族本位偏离产生的原因
(一)并存各民族均是相对独立的体系,其间肯定存在着信息隔膜;
(二)在族原制衡互动中,相关民族并不是以文化的整体去参与互动,而仅是以文化的某些构成要素,甚至是某些构成要素形成的物质产品去与相关民族做实力较量。
(三)在族际制衡互动中,每个民族的社会性适应目标都是力图确保本民族分布范围的扩大和连片,而不会顾及其间存在着生态系统的差异。原因在于每个民族在生死存亡面前,都必须尽快作出回应去启动社会性适应的机制求得生存和延续,从而确保本民族文化的运行不至中断。 十五、文化多元并存的生态价值
文化多元并存的水平越高,越能高效的利用各不相同的生态系统,越能广泛的利用各不相同的生物资源,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压力就越小,人类社会与地球生命体系的和谐并存也就越有保障。
1、人类社会同样有必要提高自己抗风险能力,而抗风险能力的根基就在于文化的多元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