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第 2 页 共
2022《大学》读后感
《高校》读后感 本文简介:
《高校》读后感初读《高校》,云里雾里,一知半解,感觉非常乏味。读完后就只记得开篇第一句“高校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明、在止于至善”,顺道留了个“修身、齐家、治天下”的印象。说来,我读《高校》与冰心读《三国》颇为相像,均是拿起又放下,放下后拿起。再次读《高校》,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书读百遍,其
《高校》读后感 本文内容:
《高校》读后感
初读《高校》,云里雾里,一知半解,感觉非常乏味。读完后就只记得开篇第一句“高校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明、在止于至善”,顺道留了个“修身、齐家、治天下”的印象。说来,我读《高校》与冰心读《三国》颇为相像,均是拿起又放下,放下后拿起。再次读《高校》,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读,对我来说是当头棒喝,不过2000字的文章可谓字字珠玑,包罗万千,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理。
总体来说,高校总体框架是由“三纲八目”搭建,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它既是《高校》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在这逐步的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是非常震撼,总结下来,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其一,就是“知其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日:“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知其所止”,也就是知道自己应当“止”的地方,通俗说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然而天地悠悠,过客匆忙,多少人同流合污,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可供的机会太多,更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不少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统统成了精神的流浪儿。其实,不同身份,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所“止”,关键在于找寻最适合的自身条件,最能扬长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并不断向着目标迈进。
其二,就是“格物致知”。何为“格物致知”?既获得学问的途径在于相识、探讨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学问,就必需接触事物而彻底探讨它的原理。《高校》崇尚的是一种终身学习不断实践的看法,纵观中古历史上的学者,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