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琵琶行并序》学习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琵琶行并序》学习教案.docx

上传人:前程似锦教育 2022/2/13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琵琶行并序》学习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精品文档
《琵琶行并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
v
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
v
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丰富内容;
v
描写音乐的艺术
二、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
文详解
1)小序
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答: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2)全文结构与内容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部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
精品文档
第一部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9
精品文档
第一诗段: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第一层: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然环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气氛。在远离京都的浔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
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 )主人下马客在船,(互
文,即主客都下马登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助兴的音乐)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第二层: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一个“惨”字,直抒胸臆,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境。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以上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三层:概括写出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的神往,从
侧面表现了琵琶曲强大的吸引力量。 这两句,从感情上来说,
是由抑郁到惊喜的一个转折;从结构上来说,起了承上启下
的作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第二部分:
第二诗段: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
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7
精品文档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语欲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一层: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
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这中间有自惭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却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准确描绘了琵琶女真切的个性,复杂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见其态。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
抑(低沉抑郁)声声思(悲),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随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写琵琶女的调弦、音调、感受、神态,包含丰富的切身生活体验,为下文弹奏
有情作铺垫,是情的根源。这里略写,预示以后琵琶女自叙身世的一段叙述。)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写指法,即演奏者对各种技法综合的、熟练地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接着写以高超的技巧所奏的名曲,然后对音乐展开大段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
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用“急雨”、“私语”的比喻对比在不同弹法下产生截然相反的音乐效果。用大珠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8
精品文档
小珠落在玉盘的比喻来概括音乐的美。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滑”和“难”比
喻声音的特色,“滑”指流利畅通,像善于歌唱的黄莺在花
间鸣叫一样流畅、悦耳; “难”指滞涩阻塞,就像人低声哭
泣,气咽声堵,又像冰下泉水,阻塞难通。 )冰泉冷涩弦凝
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形容声音越来越低沉,以至停歇。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停止后,让听众想象
和感受琵琶女的幽愁暗恨,因此暂时的寂静无声,比连续不
断的铿锵之声更能撩拨人们的心弦,增加一层对比 :有声无
声。)银瓶乍(突然)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奔突而出)刀
枪鸣。(比喻琴声在沉咽、暂停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
的乐音,是全曲的最强音。 )
曲终收拨当心(对着琵琶中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写乐曲收束时的动作和声音。 )
第二层:弹奏琵琶的过程,乐曲旋律的变化 :舒缓流畅
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全诗描写重点,
最精彩的地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精炼的笔墨,突出琵琶感人的艺术效果。“悄无言”,说明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意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