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浙江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浙江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2623466021 2022/2/14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浙江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 1 页
绝密★启用前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风行〔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群众说、传授、娱乐或其他。目的不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同。比方,追求娱乐的人愿意“悬置疑心〞;预料对方会劝说的人将加强防范。然而,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参与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与传播技能,编制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给对方。我们将这样的传播行为称为A类传播行为。白纸黑字的符号可以长期保存,手势或面部表情或讲出来的话那么稍纵即逝。无论时间长短,在传播过程的某个时刻,这些符号都独立存在,脱离了参与传播的双方。
承受讯息的参与者,将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与传播技能,决定是否承受对方发出的符号。如果承受,他就按照自己的认知地图对这些符号进展加工。我们将这种行动称为B类传播行为。第二个参与者也可能要进展编码,这些编码多半是非正式的、无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是其他信号,表示有没有兴趣、是否相信、是否理解等的信号;第一个参与者对第二个参与者的信号进展解码,将其当作反响。如果情况需要,第二个参与者还可能进展正式的编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展A类传播行为;反过来,第二个参与者的A类传播行为又可能引起第一个参与者的B类传播行为,如此等等,循环往复。
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如上所述,讯息不像电流,电能沿电线流动,抵达灯泡,灯泡随即发亮。诚然,有些反响嵌入本能,近乎自动;例如,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听见“失火了〞的呼喊,我们很快就做出反响。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响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首先我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然后我们要对它进展解释:“他是在对我鸣喇叭吗?〞“哪里着火啦?〞外在符号影响行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他心中的印象。外来符号到达时,如果承受者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一讯息,加工的根据是他储存的形象;一般地说,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几种:证实既存的设想,稍许修正原有的界定,或澄清原来不清楚的地方。就像改变信仰一样,彻底改变原有观念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然而,改变信仰的现象确实时有发生;同样,感觉突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比方,听说自己的房子着火时,脑海里对情况的感觉就会突变,迅速的反响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第 5 页
7.以下对文中A类传播行为与B类传播行为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承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
B.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调动各种资源与传播技能编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技能承受符号。
C.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与资源编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承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
D.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资源承受符号。
8.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传播过程中的双方结成信息分享关系,第一个参与者是讯息的传播者,第二个参与者是讯息的承受者;两者角色可以转换。
B.劝说参与者与娱乐参与者,由于传播行为目的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承受劝说者会加强防范,追求娱乐者会“悬置疑心〞。
C.如果需要,传播过程可以循环往复,B类传播行为者可以转为A类传播行为者,A类传播行为者可以成为B类传播行为者。
D.承受者承受一些讯息,如汽车喇叭声、“失火了〞的呼喊声,感觉会发生突变,不需要加工讯息,反响嵌入本能,近乎自动。
9.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
第 6 页
【答案】
7.A
8.D
9.①社会传播行为类型〔A类传播行为与B类传播行为〕。②社会传播过程特点〔传播至少两人,角色可以转换,循环往复〕。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一种美味
巩顶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黄昏,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与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假设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突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