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大,教学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的目的。
三、思维导图在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整篇阅读文章。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的方法,可提升思考技巧,增强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思维导图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来,让人一下看到问题的全部并对问题加以延伸。因为思维导图能把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想法外显出来,所以学习者可以无限制地使自己原来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得以重现,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拿出来与别人进行共享、交流,进而进行反思、总结,从而使学习者对于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活动能够有更深刻的了解,使其综合思维能力和元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并逐渐成为能够进行自我指导和自主学习的学习者。(2)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注入更多的自我思考。(3)有助于调动存储在学生大脑中的英语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4)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从挖掘教材内涵入手,每位学生对将要设计的主题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其次,各讨论小组内交流自己制作的思维图,同时约定在交流过程中,不允许批评别人的想法,所有的意见记录下来,任何人不下判断性的结论,集中注意力,不允许私下交流,尽可能地发散、联想;再次,英语教师对交流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并要求学生完成根据思维导图设计而成的任务型阅读。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围绕如下内容:
(1)关键词。思考: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2)关键知识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3)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它会引导你思考:关键词之间有怎样的联系?(4)完整的关键词结构图。它可以为知识的融会贯通创造极其有利的条件。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围绕主题,进行充分联想、发散性思考,将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分层分类进行管理,使思维导图真正成为其学习地图。
四、运用思维导图加强合作会话。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强,灵感容易显现。所以,在讨论中将大家的意见和观点及时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便能够得到较好的思维成果。因而小组讨论也是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但在传统的讨论式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讨论偏离中心话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而思维导图的使用则为及时记录讨论结果提供了便利,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从而使小组活动中合作会话的成效最大化。另外,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得到了充分发挥,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指导并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加强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进行有效学习的同时,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是进行写作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