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中国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中国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高中历史各阶段主要特征
先秦史(远古时代至公元前221年)
【阶段特征】
先秦史是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生产力不断进步,特征】
明清时期是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时期。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益走向腐朽和反动。
一、政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并逐渐走向反动。
(2)明朝废除丞相、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二、经济:
(1)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
(2)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3)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4)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
三、对外关系:
对外政策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中西差距进一步拉大。
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战争。
四、思想文化:承古萌新。
(1)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拉大;
(2)儒家思想活跃,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中国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中国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中国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3)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
(4)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中国近代史
晚清时期(1840—1912)
【阶段特征】
政治上,晚晴时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变为民族矛盾。
经济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思想文化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由“闭目塞听”转向“开眼看世界”)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1864—1894年)
【阶段特征】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公开勾结,“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古老的中国走出了“器物变革"的重要一步.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1901年)
【阶段特征】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
中国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中国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中国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经济上,由经济侵略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在此期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康、梁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宣传“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促进了思想解放,古老的中国走出了“制度变革”的重要一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1901—1912年)
【阶段特征】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合流,清政府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
清政府进行了“新政"(1901)和“预备立宪”(1905),试图继续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
随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和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北洋政府时期(1912。3-1928)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没落(1912—1919年)
中国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中国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中国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阶段特征】
政治上,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思想文化上,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展了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为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27年)
【阶段特征】
随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和中国共产党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揭开了序幕;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阶段特征】
政治上,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给中国革命造成重大损失。
大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经济上,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