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现浇连续箱梁施工技术总结
现浇连续箱梁施工技术总结
一、工程概况
XX互通A匝道桥位于XX县XX镇XX屯境内,桥轴线与路基主线交角120°。桥梁中心桩号AK0+XXX,桥长92m,,本桥平面位于半径R=800m的圆曲线将预应力管道准确定位,由测量员测量确定预应力管每隔1米控制点纵向位置及高程,弯曲段每隔50cm进行控制,采用φ12螺纹钢加工的U型扣件固定在腹板主筋上。因预应力筋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穿入管内,所以在浇筑砼时要注意保护预应力管道并在两端安排专人向管内注水,防止预应力管破裂和堵塞。N3预应力管道与边腹板纵向倒角处3根主筋位置冲突,在考虑应保证预应力筋位置情况下对冲突处钢筋进行切割,并在管道两侧各加一条主筋以保证箱梁的整体受力状况。四、内模安装及加固
在底腹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即可进行内模安装,内模采用竹胶板现场制作。在第一次混凝土浇注前内模只安装腹板和下倒脚的内模(腹板至箱梁顶向下45cm高处)。腹板和下倒脚内模的加固要与腹板边模的加固同时进行,既要保证腹板边模的线形,又要保证腹板混凝土厚度、梁底板的几何尺寸和保护层厚度,同时要防止内模上浮。内模固定采用两侧纵向上下两排每排两根φ50钢管竖向每隔1米两根1米长φ50钢管由对拉螺杆及蝴蝶扣固定,两腹板之间采用φ50钢管配合可调底托每隔1米上下两层固定支撑。五、混凝土浇筑及现场安排
在腹板和下倒脚内模安装加固完成后即可进行底腹板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浇筑分两班每班配备安全组3人、测量组2人、振捣组4人、布料组2人、质量检测组3人、养护组2人。因拌合站距施工现场路程达到8km,拌合站混凝土生产能力为每小时30m,根据砼罐车运输能力配备了7台6m罐车,并已联系兄弟标段拌合站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1、混凝土到场后采用泵送,要求到场后坍落度不低于160mm,并在现场准备不少于50KG的减水剂,坍落度不足时在保证混凝土水灰比的情况下调整混凝土的坍落度;
2、施工前对拌合站的控制系统和机械进行检查,保证混凝土的正常供应。并在浇筑时在搅拌站安排试验员随时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质量。
3、在现场准备充足的柴油保证罐车及现场机械的油料供应,并准备一台吊车备用,若泵车出现故障,由吊车浇筑混凝土,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4、施工前在底板上布置观测点保证底板的厚度,并全程监测支架及模板的沉降情况;5、混凝土方量大浇筑时间长,施工时由后勤人员按时送饮水、饮食,浇筑时工人分两班,每班预留5人轮流休息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和工人的体能。
6、浇筑混凝土时,全程检查支架及模板,若有安全隐患及时停工检查。
7、混凝土浇筑顺序为先低后高,先浇筑底板再浇筑腹板,腹板分不少于两层浇筑,并由0#台向前浇筑,每10米向前推进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先搅拌一方砂浆对泵车润管;
8、振捣棒配置8台,振捣快插慢拔,振捣棒作业半径30cm,上下层搭接5~10cm,安排专职振捣班振捣,并随时检查混凝土振捣是否密实无漏振。振捣先振底板后腹板,若腹板振捣后再振捣底板必须对腹板补振,振捣出浆安排专人进行摊铺整平;
9、混凝土浇筑4小时后开始养护,安排专人养护,保证混凝土24小时保持湿润。六、翼缘板和顶板钢筋帮绑扎第一次浇注的腹板和底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安装、加固上倒脚和内模顶板并留施工洞,施工洞大小已满足顶板和上倒脚模板的拆除需要。在上倒脚和顶板内模安装加固完毕、翼缘板底模标高调整至设计位置且模板加固完毕,即可进行钢筋绑扎。翼缘板和顶板钢筋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绑扎、焊接,符合规范要求,确保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护栏预埋钢筋位置准确、间距合理。
七、翼缘板及顶板混凝土浇注及养护
在进行二次混凝土浇注前应对第一次浇注的混凝土面进行凿毛、清洗干净。顶板浇注过程中既要保证顶板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又要控制好梁顶板的标高;梁顶板的标高采取3m一个断面,一个断面按左、中、右三个点进行拉线收面控制,使其满足规范要求。砼振捣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要求振至表面泛浆、不再冒气泡、砼不再下沉为止,混凝土浇筑安排同底腹板浇筑。在振捣过程中,要保证波纹管的安全。八、养护
梁顶板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洒水养护,使混凝土保持在湿润的环境中,防止受光照和刮风影响而引起混凝土面的收缩开裂。洒水养护不少于7天,以满足混凝土强度的要求。九、预应力张拉
待梁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时,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作业。张拉使用的液压千斤顶和油泵必须进行标定,标定后的千斤顶、压力表、油泵在使用过程必须配套使用,不得临时调换,当出现故障时,立即检修并重新标定。对于两端同时张拉的纵、横向预应力按照设计要求顺序分批进行张拉,张拉时要同步对称进行,张拉过程中采用张拉应力和钢绞线伸长值双控,以张拉应力为主,钢绞线伸长值作校核。1、纵向预应力筋经过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