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实验三声速的测量.ppt

格式:ppt   大小:2,077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验三声速的测量.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2/14 文件大小:2.0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验三声速的测量.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验三 声速的测量
*
第一页,课件共23页
【实验目的】
1. 学会用共振干涉法、相位比较法和时差法测量声速,并加深对共振、振动合成波的干涉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2. 进一步掌握示波器和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Exper Phase comparison
如图所示,置示波器功能于X-Y方式。当S1发出的平面超声波通过媒质到达接收器S2时,在发射波和接受波之间产生位相差:

当L=nλ(n=1、2…)时,φ=2nπ,波在S1 、S2同相;而当L=(n-1/2)λ时,φ=(2n-1)π,波在S1 、S2相位相反,由此测量波长。
相位差与李萨如图
φ= 5π/4
φ= 2π
φ= 3π/2
φ= 7π/4
φ= 3π/4
φ= π
φ=0
φ= π/2
φ= π/4
*
第十页,课件共23页
改变S1和S2之间的距离L,相当于改变了发射波和接受波之间的位相差,荧光屏上的图形也随L不断变化。
当S1 、 S2之间距离改变半个波长 则 。随着振动的位相差从 的变化,李萨如图形从斜率为正的直线变为椭圆,再变到斜率为负的直线。
因此,每移动半个波长,就会重复出现斜率符号相反的直线,测得了波长和频率,根据 式可计算出室温下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
相位差与李萨如图
φ= 5π/4
φ= 2π
φ= 3π/2
φ= 7π/4
φ= 3π/4
φ= π
Φ=0
φ= π/2
φ= π/4
*
第十一页,课件共23页
difference
设以脉冲调制信号激励发射换能器,产生的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经过t时间后,到达 L 距离处的接收换能器。
可以用以下公式求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图4-3-2 发射与接收波形图
*
第十二页,课件共23页
【实验内容】Experimental content
1、声速测试仪系统的连接与调试
通电后预热15min.,信号源自动工作在连续波方式
声速测试仪和信号源及双通道示波器之间的连接如图所示。
图4-3- 1 实验装置接线图
*
第十三页,课件共23页
2、测定压电陶瓷换能器系统的最佳工作点
(1)超声换能器工作状态的调节
在100mV~500mV之间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输出电压,
在25~45kHz之间调节信号频率,
通过示波器观察频率调整时接收波的电压幅度变化,在某一频率点处(~)电压幅度最大,同时声速测试仪信号源的信号指示灯亮,此频率即是压电换能器S1、 S2相匹配的频率点,记录频率 f。
*
第十四页,课件共23页
(2)改变S1和S2之间的距离
选择示波器屏上呈现出最大电压波形幅度时的位置,
再微调信号频率,如此重复调整,再次测定工作频率,
共测5次,将数据填入表1并求平均值。
*
第十五页,课件共23页
(驻波法)测量波长
(1) 将信号源测试方法设置到连续波方式,设定最佳工作频率为 。
(2) 将示波器调到合适的工作方式, 观察示波器,找到接收波形的最大值。
转动声速仪距离调节鼓轮,这时波形的幅度会发生变化,记录幅度为最大时的距离Li;再向前或者向后沿一个方向移动接收器的位置,当接收波形幅度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且达到最大时,记录此时的距离 Li+1.
波长 。
接收器的位置由主尺刻度、手轮的位置决定。手轮与丝杆相连上分为100分格,每转一周,接收器平移1mm,,。
*
第十六页,课件共23页
(3)连续移动接收器的位置,观测示波器相继出现的极大值,依次在表2中记录游标尺的相应值,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4)根据 求出声速。
*
第十七页,课件共23页
测量方案及实施示意图
*
第十八页,课件共23页
(李萨如图形)测量波长
(1)将信号源测试方法设置到连续波方式,设定最佳工作频率为 。
(2)首先,置示波器于双踪显示功能,观察发射和接收信号波形,转动距离调节鼓轮,至接收信号幅度达最大值时的位置。调节示波器CH1、CH2衰减灵敏度旋钮、信号源发射强度、接收增益,令两波形幅度几乎相等,观察两波形曲线间的关系。
(3)然后,置示波器于X-Y功能方式,这时观察到的李萨如图形为一斜线,否则可微调声速仪的鼓轮实施之,记录下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