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十一章 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
居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
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要素
居住区各类用地规划布置
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本章学习要点
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
西方居住区规划理论
我国的居住区建设实践
现代居住区
300~1 000
人口(人)
30 000~50 000
10 000~15 000
1 000~3 000
居住区的规模
根据2002年修订的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区用地指标
人均居住区用地指标:每个居民所拥有的居住区用地面积( m2 /人)。《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此项指标一般控制在18~28 m2 /人。
居住区用地平衡表
项目
面积(公顷)
所占比例(%)
人均面积(㎡/人)
一、居住区用地(R)
▲
100
▲
1
住宅用地(R01)
▲
▲
▲
2
公建用地(R02)
▲
▲
▲
3
道路用地(R03)
▲
▲
▲
4
公共绿地(R04)
▲
▲
▲
二、其它用地(E)
△
—
—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
△
—
—
居住区用地构成比例
用地构成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R01)
50~60
55~65
70~80
(R02)
15~25
12~22
6~12
(R03)
10~18
9~17
7~15
(R04)
~18
5~15
3~6
居住区用地(R)
100
100
100
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以组团和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以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以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组织结构基本形式示意图
第三节 居住区各类用地规划布置
居住建筑及其群体空间设计
公共设施布置
道路停车设计
绿地系统设计
本节主要内容
一、居住建筑及其群体空间设计
居住建筑类型选择
居住建筑的类型及其特点
按平面组成分类:梯间式、内廊式、外廊式、内天井式、点式、跃层式、台阶式、独院式、联排式等类型。
按套型分类:一室一厅一卫、一室二厅一卫、三室二厅二卫等。
按层数分类: 1~3层为低层住宅、 4~8层为多层住宅、 8层以上为高层住宅;其中,8~15层为小高层,16~25层为中高层,26层以上为超高层。
按体形分类:条式(板式)、点式 、L、П、工、E形等其它形状住宅。
经济
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
住宅层数
住宅进深
住宅长度
住宅层高
建筑节能
居住建筑群体规划设计
居住建筑群平面布置基本形式
行列式
周边式
混合式
自由式
行列式
周边式
混合式
自由式
建筑气候区划
Ⅰ、Ⅱ、Ⅲ、Ⅶ气候区
Ⅳ气候区
Ⅴ、Ⅵ
气候区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日照标准日
大寒日
冬至日
日照时数(h)
≥2
≥ 3
≥ 1
有效日照时间带(h)
8 ~ 16
9 ~ 15
日照时间计算起点
底层窗台面()
居住建筑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朝向和噪声的防治
日照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
住宅建筑日照间距
h — 冬至日正午该地区的太阳高度角
H — 前排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
H1— 后排房屋的窗台至地面高度
朝 向
住宅建筑的朝向是指主要居室的朝向。
朝向影响因素:地理位置、日照时间、太阳辐射强度、常年主导风向、地形。
西、西北
南偏东15º
南偏西15º
武汉地区
西、北
南偏东25º-南偏西10º
南偏东15º
南京地区
西、西北、北
南至南偏东15º-南至南偏西15º
南偏东15º~20º
哈尔滨地区
西、北
南偏东15º至南偏西15º
南、南偏东5º~15º
青岛地区
东、西
南偏东15º-南偏西5º、北
南、南偏东10º
重庆地区
南偏西25º-西偏北30º
南偏东22º30’-南偏西10º
南偏东5º~10º
厦门地区
北偏东35º-北偏西35º
东至南至西
南偏东25º~56º
昆明地区
西、北
南偏东45º至东偏北30º
南偏东45º至南偏西15º
成都地区
北、西北
东南、东、西
南偏东40º南偏西30º
乌鲁木齐地区
北、西北
南偏东30º-南偏西15º
南至南偏东15º
上海地区
北偏西30º~60º
南偏东45º范围内
南偏西45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