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泌尿系感染(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泌尿系感染尿路感染
第1页
2
病例讨论
病例摘要:
病人,女,47岁,因“重复尿频、尿急、尿痛伴腰部不适3年,复发1周”入院。病人3检验以及长久留置导尿管之后:长久留置导尿管、肾移植以及身体抵抗力极差患者偶见厌氧菌感染。
泌尿系感染尿路感染
第14页
15
尿路感染常见致病菌
革兰阴性杆菌
主要是大肠杆菌、占尿路感染70~80%。
其次有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产碱杆菌等
球菌
粪链球菌、葡萄球菌
泌尿系感染尿路感染
第15页
16
发病机制
⑴感染路径
①上行感染:通常尿感是上行感染引发,即细菌沿尿道上行至膀胱、输尿管乃至肾引发感染。女性多见,因其尿道很短,尿道周围及阴道黏膜有细菌存在,假如不注意外阴卫生,尿道附近细菌很轻易进入尿道和膀胱,引发下尿路感染,此时细菌能够随尿液反流进入肾盂,引发上尿路感染。
泌尿系感染尿路感染
第16页
17
②血行感染:细菌从体内感染灶侵入血流,抵达肾脏及尿路引发感染。此种路径少见,低于尿感3%,绝大多数发生于原先已经有严重尿路梗阻者或机体免疫力极差者,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常见血源性肾感染。
③淋巴道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尤其是升结肠与右肾淋巴管相通,所以,盆腔器官炎症时,细菌可能藉以进入肾脏。
④直接感染:外伤或邻近脏器感染致细菌直接侵入尿路引发炎症,罕见。
泌尿系感染尿路感染
第17页
18
⑵尿路致病细菌
①进入尿路细菌并非均能引发症状性尿路感染。
②大肠杆菌中O、K和H血清型菌株,含有特殊 致病力。
③它们产生溶血素有抗人血清杀菌作用。细菌 与尿路上皮细胞黏附是炎症开始。
④一些大肠杆菌表面菌毛其尖端植物凝血素 分子与尿路上皮细胞特异性受体糖脂、糖蛋 白相结合而发生感染。
泌尿系感染尿路感染
第18页
19
⑶机体防御机制
①正常情况下膀胱内细菌被尿液稀释,且
很快随尿液排出体外。
②酸性尿液,尿中含有大量尿素和有机酸使
尿液呈高渗状态(大量饮水后能够是低渗)
均不利于细菌生长。
③尿路黏膜可分泌有机酸、 IgG、IgA
④膀胱壁内多形核白细胞均可去除细菌。
⑤男性排尿终末时前列腺收缩排出前列腺液
于后尿道,有杀菌作用。
⑥尿道括约肌天然屏障作用。
泌尿系感染尿路感染
第19页
20
⑷遗传原因(宿主易感性)
可与细菌黏附尿路上皮细胞表面受体类型与数目最少部分是由遗传原因决定。这些结构中许多是血型抗原成份。P血型阳性红细胞与其尿路上皮细胞表面受体均存在有能与大肠杆菌P菌毛结合抗原,所以P血型阳性者易患尿路感染。
泌尿系感染尿路感染
第20页
21
⑸易感原因
①尿路不通畅
-功效性或解剖异常
如尿路结石、畸形、神经性膀胱等
-是最主要易感原因
-尿感发生率较正常者高十二倍
-称复杂性尿路感染。
②尿路器械使用
-可将细菌带入和/或损伤尿路粘膜
③其它
-严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重症肝炎或长久使用免疫抑制药品患者
泌尿系感染尿路感染
第21页
22
尿路感染
概述 下尿路感染
流行病学 急性肾盂肾炎
分类 慢性肾盂肾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特殊类型尿感
试验室及其它检验 普通预防
诊疗方法及诊疗标准 病例讨论
泌尿系感染尿路感染
第22页
23
试验室及其它检验
普通项目
尿常规
尿细菌学检验
尿白细胞排泄率
血常规
肾功效检验
血生化检验
泌尿系感染尿路感染
第23页
试验室及其它检验
特殊检验项目
膀胱穿刺尿细菌培养
X线检验
B超和(或)CT检验
其他病原体培养和分离
24
泌尿系感染尿路感染
第24页
25
尿常规
新鲜尿(排尿后一小时之内)检查(门诊初步检验)
尿蛋白多为阴性或微量(大量蛋白尿注意肾小球疾病)
尿沉渣镜检白细胞显著增多(对尿感诊疗有较大意义,>5/HP是诊疗尿感一个较为敏感指标)
发觉白细胞管型有利于肾盂肾炎诊疗
少部分镜下血尿,不足5%患者可有肉眼血尿
尿沉渣镜检发觉白细胞管型是肾盂肾炎有力证据
泌尿系感染尿路感染
第25页
26
尿细菌学检验
这是确诊尿路感染主要依据
-收集清洁中段尿、导尿和膀胱穿刺尿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