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污水二级处理.ppt

格式:ppt   大小:1,828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污水二级处理.ppt

上传人:相惜 2022/2/15 文件大小:1.7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污水二级处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工艺
1
编辑ppt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构成
出水
进水
污泥消化池
浓缩池
二沉池
生物池
初沉池
沉砂池
格栅
脱水车间
处置  
15
编辑ppt
阶段曝气法
工艺特点:
a.污水均匀分散地进入,使负荷及需氧趋于均衡,利于生物降解,降低能耗
b.混合液中污泥浓度逐步降低,减轻二次池负荷,利于固液分离
c.增强了系统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
16
编辑ppt
吸附再生法
工艺特点:

,减小了池容。
,且大量污泥集中在再生池,吸附池内污泥一旦遭到破坏,可迅速由再生池的污泥代替,具有一定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
d.“空曝”使丝状细菌的繁殖受到抑制,防止了污泥膨胀
17
编辑ppt
完全混合法
主要缺点:连续进出水,可能产生短流,出水水质不及传统法理 想,易发生污泥膨胀等。
18
编辑ppt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适宜对出水水质要求高的场合。如氧化沟、A/O法和A2/O工艺等。
工艺特点:负荷低,曝气时间长(24h以上),活性污泥处于内源呼吸期,剩余污泥少且稳定,污泥不需要消化处理,工艺也不需要设初沉池。
不足:池容大、负荷小、曝气量大、投资与运行费用高。
19
编辑ppt
工艺特点:构筑物与普通活性污泥法以及吸附再生工艺相同,但其停留时间短,BOD负荷高、曝气时间短。
不足: BOD去除率不高(70~75%),出水水质不达标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短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20
编辑ppt
SBR工艺
原废水
初次沉淀池
曝气池
间歇曝气
处理水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工艺
◇ 无需设置二沉池,其曝气池兼具二沉池的功能;无需设置污泥回流 设备;在处理某些工业废水时,一般无需设置调节池,曝气池可以兼作调节池;
◇活性污泥的SVI值较低,易于沉淀,一般不会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 易于维护管理,如运行管理得当,处理出水水质将优于连续式;
◇ 通过对运行方式的适当调节,在单一的曝气池内可完成脱氮和除磷的效果;
◇ 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21
编辑ppt
处理水
Ⅳ 排水工序
Ⅰ 污水流入工序
污水
Ⅴ 排泥待机工序
剩余污泥
Ⅲ 沉淀工序
Ⅱ 曝气反应工序
SBR工艺的典型运行工序
在SBR工艺中,主要的反应器只有一个曝气池,在该曝气池中循序完成进水、曝气、沉淀、排水等功能.
22
编辑ppt
氧化沟工艺
① 池体狭长,(可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池深度较浅,一般在2米左右;
② 曝气装置多采用表面机械曝气器,竖轴、横轴曝气器都可以;
③ 进、出水装置简单; 构造上的特征
23
编辑ppt
24
编辑ppt
④ 氧化沟呈完全混合推流式;沟内的混合液呈推流式快速流动(~),由于流速高,原废水很快就与沟内混合液相混合,因此氧化沟又是完全混合的;
⑤ BOD负荷低,类似于活性污泥法的延时曝气法,处理出水水质良好;
⑥ 对水温、水质和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⑦ 污泥产率低,剩余污泥产量少; 污泥龄长。
25
编辑ppt
市政管网排水
沉淀
曝气
沉淀
吸附
沉沙
格栅
出水
回流污泥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剩余污泥
A段
B段
A-B工艺
A段对有机物以絮凝吸附作用为主,而生物降解为辅,ηBOD5=40~70%;B段对有机物以生物降解为主
26
编辑ppt
曝 气
曝气方法
鼓风曝气
机械曝气
鼓风机械曝气
曝气转刷
曝气池
推流式曝气池
循环混合式曝气池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奥贝尔氧化沟
27
编辑ppt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异常情况
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在99%左右。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 SVI值增高,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但较清澈),颜色也有异变,这就是污泥膨胀。污泥膨胀的原因主要是丝状菌大量繁殖所引起,也有由于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的污泥膨胀。
丝状菌
28
编辑ppt
污泥腐化
在二次沉淀池有可能由于污泥长期滞留而进行厌气发酵生成气体(H2S、CH4等),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的现象。它与污泥脱氮上浮不同,污泥腐化变黑,产生恶臭 。
污泥上浮(反硝化〕
为防止这一异常现象发生,应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除剩余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