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评价骨质疏松治疗的早期指标.pptx

格式:pptx   大小:803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评价骨质疏松治疗的早期指标.pptx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2/2/15 文件大小:8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评价骨质疏松治疗的早期指标.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骨标志物评价骨质疏松 疗效早期指标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张云良
评价骨质疏松治疗的早期指标
第1页
主 要 内 容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概述
了解骨转换程度。
评价骨质疏松治疗的早期指标
第18页
I型胶原C端肽
在生理性或病理性(如年老或骨质疏松症)骨吸收增强时,I型胶原降解也增高,对应分解片段在血中含量随之升高。主要I型胶原分解片段是C端肽( - CTX)。
检测血清C端肽可用于监测骨质疏松症或其它骨疾病抗吸收治疗,疗效可在几周后反应出来。
评价骨质疏松治疗的早期指标
第19页
检测- CTX临床应用
- CTX升高意义:
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高转换型升高
女性绝经后高于绝经前;
老年妇女骨折患者显著高于非骨折妇女。
代谢性骨病、原发性甲旁亢、甲亢等疾病明显升高。
评价骨质疏松治疗的早期指标
第20页
骨转换标志物增高表示骨高转换状态,骨丢失速率加紧。
绝经后妇女因为雌激素缺乏,骨转换增高
BGP、CTX增加1倍,-;
标志物临床应用

评价骨质疏松治疗的早期指标
第21页
2. 预测骨折风险
高转换状态与骨密度在预测骨折风险度含有同等价值:
- CTX每增高1倍,。
对于绝经后妇女:可作为独立于BMD预测骨折风险,并对BMD起到补充作用;骨吸收指标较骨形成指标预测更可靠。
标志物临床应用
评价骨质疏松治疗的早期指标
第22页
3,监测药品治疗反应
抗骨吸收药品治疗后,骨转换指标改变大于骨密度
骨转换指标改变往往发生在骨密度改变之前
骨吸收指标通常3-6个月出现下降
骨形成指标改变晚于骨吸收指标,治疗6-12个月出现改变
下降幅度取决于药品种类、给药路径(双膦酸盐:静脉快于口服)、详细检测指标
骨转换指标改变和骨密度改变存在相关性
Adapted from Looker AC et al. Osteoporos Int 11:467-480;
标志物临床应用
评价骨质疏松治疗的早期指标
第23页
平均百分比改变
尿NTX
BALP
阿仑膦酸钠治疗10年骨转换指标改变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年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ALN 10 mg
ALN 20 mg/ALN 5 mg/抚慰剂
ALN 5 mg
年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Adapted from Bone HG et al N Engl J Med ;350:1189–1199.
NTx =尿1型胶原N端肽 BSAP =血浆骨骼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转换率降低至绝经前正常范围内
评价骨质疏松治疗的早期指标
第24页
特立帕肽治疗后PICP/PINP改变 与腰椎骨密度改进相关
评价骨质疏松治疗的早期指标
第25页
药品治疗三个月后PINP即可判断治疗效果
合成治疗:
用特立帕肽治疗
在开始治疗后3个月总P1NP即显示150%增加。
增加40%表明治疗是成功。
抗骨吸收治疗:
用双膦酸盐(阿仑唑奈)治疗总P1NP下降80%,骨形成标志物下降,表明骨转换正常,这个治疗是成功。
对于抗再吸收治疗骨形成标志物和骨再吸收标志物均下降。总P1NP下降超出40%就表明抗再吸收治疗是成功。
用P1NP监测治疗
评价骨质疏松治疗的早期指标
第26页
抗再吸收治疗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