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1 / 21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她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就是机体免疫系统成穿膜的亲水性孔道,最终导致细胞崩解。
第六章:细胞因子
1、细胞因子(CK Cytokine):就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与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5 / 21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4、集落刺激因子(CSF):由活化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产生一组可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与不同分化发育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与粘附分子
1、白细胞分化抗原:就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
2、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CD。
3、粘附分子(CAM):就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与结合一类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使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发生粘附。参与细胞识别、活化、信号转导,在炎症、免疫应答、伤口修复等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1、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源型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就是一组决定移植组织就是否相容、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5、连锁不平衡: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几率高于随机出现的频率。
6、单体型:指的就是染色体上MHC不同等位基因的特定组合,
9、MHC限制性:指T细胞以其TCR对抗原肽与自身MHC分子进行双重识别,即T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5 / 21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第九章:B淋巴细胞
ITAM(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1、B细胞抗原受体(BCR):镶嵌在B细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mIg),可接受抗原刺激,特异性识别与结合相应抗原分子,启动体液免疫应答。通常与传递抗原刺激信号的Igα、Igβ结合,以异二聚体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B细胞表面,
第十章:T淋巴细胞
3、初始T细胞:未接受抗原刺激的成熟T细胞,存活期短,主要功能就是识别抗原,无免疫效应功能。可在外周淋巴器官内接受抗原刺激而活化,并最终分化为效应T细胞与记忆性T细胞。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APC):就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与B细胞等,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
专职性APC: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她们组成性表达MHC—II类分子、共刺激分子与粘附分子,具有强大的摄取、加工与提呈抗原的能力。
外源性抗原:来源于细胞之外的抗原
内源性抗原:细胞内合成的抗原称为内源性抗原。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T细胞突触:即免疫突触,指T细胞与APC识别结合过程中,两种细胞的多种跨膜分子聚集在一定部位,靠扰成簇,所形成的细胞结合部位。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7 / 21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串珠样小体:抗原-抗体-补体或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C3d与CD21分子结合,附着在FDC树突上,或结合于FDC树突上的Fc受体,聚集在一起,呈串珠状,称为串珠样小体(iccosome)
抗体亲与力成熟:当大量抗原被清除,或再次免疫应答出现少量抗原时,该抗原会优先结合亲与力较高的BCR,仅使表达高亲与力的 BCR的B细胞优先结合抗原并克隆扩增,最终产生高亲与力的抗体。
体细胞高频突变:在生发中心中,生发中心母细胞的轻链与重链V基因可发生高频率的点突变,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
类别转换(Class switching):可变区相同而Ig类别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Ig的类别转换。
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模式识别受体(PRR):单核/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器室膜上能够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主要包括甘露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