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十三章大学生创业案例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
整理课件
大学生创业案例
案例一先就业,后创业——秦首先创业经历
案例二创业,做自己的CEO
案例三一名大学生的创业经历
案例四志同道合的他们在创业中的行业,并且对自己喜欢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第三,具有一定的理财能力,能较好地把控公司的财务,防止由于流动资金的短缺阻碍公司的发展。第四,创业者应该具备不怕失败、永不气馁、坚定执著的性格。第五,要坚持持久战,不要急于盲目扩大规模和投资,在公司可以承担已有的压力后,再着眼于公司的扩大和发展。
赵言伟的创业经历和人生感言应该对正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有所启示。
整理课件
案例三: 一名大学生的创业经历
杭州汇融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2002年10月浙江大学俞林伟创办的以商业会展与广告运营为主的公司。他当时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公司开业12天就迎来了第一笔生意,代理宁波一家整体厨房的企业广告;公司成立的第二个月,营业额就突破60万元。成立半年,公司即成为浙江卫视多个频道的主要广告代理公司之一,在个别品牌栏目中,一度占据30%以上的份额;公司参与开发、代理销售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此后,他更成了新华社、人民网、《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的创业榜样。
整理课件
俞林伟在学校时,积极参加多种学生活动,并担任了一些相关的职务,他是浙江大学文学社的副主席、学生会主席。在社会活动中,年轻的俞林伟无形中拥有了很好的学校资源与政府资源,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学到了将来从商的诸多要素。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将激情与理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俞林伟总结道。在这期间,深圳华为无形间成了俞林伟的“导师”,他学习华为,给公司制定了有关的管理办法,系统地提出了对企业、对事业、对梦想的理解,并提出要引进新的创业团队成员,跨越“熟人管理”,缔造以“合伙人制度”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
整理课件
然而创业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创业一年后,公司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新的投资项目迟迟通不过,公司的管理费用开始上升,市场营销队伍的管理渐渐松懈。公司主要股东的经营理念出现分歧,威胁要撤走资金。俞林伟真切地感到创业的艰辛。在沟通无效之后,他保留了公司股份,毅然辞去总经理职务。
现在的俞林伟在上海某大型地产、海运投资集团公司任职,先后担任地产公司前期主管、集团公司总裁秘书,现在又全面负责集团的广告媒体业务,主持新闻中心的工作。对于从少年老板到打工者的转变,俞林伟又怀念又坚决。俞林伟表示:“人一旦创业,就像上了‘瘾’,再也挥之不去。我要用辞职后的三年,系统思考自己今后的定位,继续创业。”我们期待着一个全新的创业者——俞林伟的出现。
整理课件
案例四: 志同道合的他们在创业中飞翔
创视眼镜公司的3个大学生:严静,女,南京人,24岁;蔡天鼎,男,镇江人,24岁;周磊,男,仪征人,今年24岁。三人均于2001年从南京金陵职业大学视光学专业毕业,志同道合的他们于2002年5月19日在扬州市开设了创视眼镜公司,卖起了眼镜。一年过去了,他们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三人如成长飞翔起来的小鹰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1998年,来自三个不同地方的学生成了同学。在三年的学习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刚到大学时他们整天无忧无虑,以为视光学专业应该是件很简单的事情,谁知越学到后面他们越觉得不轻松。…….
整理课件
…….创业一年多了,飞翔起来的三只小鹰更加成熟了,他们坚信将飞得更高,创造更大的业绩,为更多的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本例分析:
(1) 三名大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掌握操作技能,为创业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自掌握的绝活更使他们成为眼镜业界的行家里手。高职院校以传授职业技能为教育目的,学院的每个在校生都应充分认识到专业技能是必须掌握的能力,切实抓紧在校时间努力学习。
(2) 高职院校的教育以国家职业资格为导向,三名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满足于取得一纸毕业证书,他们积极参加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拿到了国家高级验光员的资格证书及中级定配工证书,为公司开业提供了先决条件。
整理课件
本例分析:
(3) 他们在校期间注重拓宽知识面,系统学习市场营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切实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素养,使自己具有敏锐的捕捉商机的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从店堂布置、服务方式上都体现了大学生创业的新颖性、知识性和人文意识,使创业活动一开始就走上了成功之路。
(4) 三名大学生具有共同的创业理想,又各有技术特长,组成了一个理想的创业团体,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技术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