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中老年再婚心理.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老年再婚心理.doc

上传人:金钏 2022/2/15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老年再婚心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老年再婚心理
焦急、焦躁、焦虑当我写下这个题目后,看了一些资料,使我茫然。好像当今社会患有全民性的集体焦虑症,似乎焦虑症弥漫于各个社会阶层。尽管个体焦虑的具体内容和原因不尽相同,但认真思考,人们的焦虑还是有些共性的。小学生害生活,多活几年,多好哇!
五是家庭矛盾或者不幸。干部在位工作时,大部分时间是工作,家庭琐事,多数干部介入不多,退休了,大部分时间在家,这些琐事躲不开,有的在单位工作是强手,而在处理家庭琐事上不是高手,有的越参与越乱,造成心理烦躁。夫妻因此产生矛盾,所以退休后的老年人离婚的不是一个少数。丧偶的也有一定的数量,据有关部门统计,丧偶的老年人中,两年内存活的一方发生、发现重大疾病的五个人中就有四个,包括精神方面的疾病。这个比例相当高。还有儿女不孝的,还有再婚中的矛盾,空巢老人的孤独,等等。
六是患有些疾病的老年人,顾虑自己的死亡而心情焦虑。最近我看望一位八十几岁,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首长,虽然心脏做了三个支架,还做了三支血管的搭桥术,现在的身体状况还算不错,头脑清醒,自理能力也不错,但就是只要看不见老伴就喊,看老伴在,就安静,老伴一时没有应答,就显得焦急,就此我咨询了心理专家,他认为这就是焦虑症,怕死亡的恐惧。
总之,在离退休的老年人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难以名状,难以理清,难以解决的问题。不禁使我们想起古罗马著名哲学家西塞罗曾经提出的问题:“在人生的旅途中,老年是不是一个令人可悲,无乐趣可言,并且使人产生种种苦恼和恐惧的时期?”这些问题很清晰地启示我们,对于人类来说,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而如何对待老死的问题却没有根本解决。养老是今天人类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一个令人忧心如焚的大问题。我国的老龄化增长得相当快,从《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二十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据推算,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如何关注,解决养老问题,已经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等社会的重大问题。
虽然今天的老年人过上了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优越的现代化内涵的生活,但他们又似乎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倍感心理的紧张和焦灼。老年人普遍有孤独感,因此回忆代替了情感直接实践,日复一日的刻板生活代替了活力无限的欲望,封闭的自我意识代替了意识的社会化和对象化的功能,人人都希望活到老,然而,到了老年又都有不同程度的抱怨。可以说迄今为止,整个人类对人权的捍卫中对老年人是不充分的。整个人类对自身阶段性生存设计,对老年人时段的考量是极其微弱的。
由于上述原因,当下老年人面临的具体问题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最困惑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每天除了刻板式生活,别无他样。人生儿童,少年,青年,中年部分的戏剧有声有色,在写最后一幕时却感到十分苍白。老年人能否和人生的其他任何时期一样的幸福?这是当代老人普遍企盼的事。人生一旦进入老年,意味着三个方面的弱化或失去:(1)生理器官的功能衰弱,导致***总使精神出丑。思之甚远,***却不能走多远,也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感觉器官的钝化,使得老年人有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2)工作岗位的离退,社会角色的转换,缺少了必要的生存外部环境的刺激和挑战,它渐渐使精神走向怠惰,从而丧失主体对创新的敏感性和高度自觉性。更加严重的是社会主流离他们而去,幸福感的指数明显下降,社会把他们的边缘化,使老年人总感到无助;(3)现代化带来的家庭亲情关系的弱化,强迫老年人接受“空巢”的折磨已是普遍的事实。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劳动力资源分配的国际化,使得老年人多数只能靠电话,手机等通讯设备来进行亲情关系的联络。我曾在医院见到过一个八十四岁的老人在接到外甥女越洋电话后,手颤抖,老泪纵流,语无伦次,不知说什么好的场面。老年人们倍感亲情资源的稀缺,使得“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受到严重的挑战,孤独的身影,僵硬的生活空间,冰冷的情感体验,随着老年人意识的自我确认,心理上和精神层面的生存障碍接踵而至。
二是,老年人的财富很难安全有效地转化为晚年生活质量。青壮年时代艰辛劳作所积累的财富,具备了消费支付能力,可是在以年轻人为消费主流所设计的商品社会里,老年人深感难以购买到自己所需的诸多商品或服务,即便就是专为老年人建立的养老院,老年人养护中心等,也是以盈利为目的,老年人的消费付出与所受到关怀服务难以等价。这与老年人意味着尊严,意味着尊重,意识着享受,意味着富有,这一人类文明的公理或理念是极不相称的。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居家养老或机构养老。子女不在身边,用货币购买服务,往往获得的是粗糙的,不相称的,不及时的,不讲信用的,不等价的,甚至风险巨大的使用价值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