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文档名称:

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30KB   页数:7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2286107238 2022/2/15 文件大小:1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风筝"
涞水四中建英
一、教学容分析:
"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根底上归纳主旨。
〔3〕典型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或完成角色互换,直白心。如合作表演时,要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帮助学生走入情境,体验情感,采取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表演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交流、表达,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品。
〔1〕播放歌曲:由歌曲"三月三"引入:“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电脑课件展示,有声有形,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2〕互谈感受:前后左右自由互谈儿时放风筝或玩其它游戏的情景和感受。
〔3〕引入正课:风筝或其它游戏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如果有人剥夺你游戏的权利,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今天我们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误解与冲突。则,就先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吧。〔投影课题并出示目标:见课件〕
〔4〕了解鲁迅及作品:课件展示鲁迅生平、作品;学生自由朗读,并对照卡片做笔记。
〔二〕整体感知,朗读思考。
〔1〕检查预习,订正字词。〔见课件〕
〔2〕听读课文并感知〔课件展示,课文配乐配图朗读。〕课件显示问题组: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可从“我〞的角度,也可从小兄弟的角度谈。〕学生讨论答复,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再启发提问。)
[教师小结]:通过阅读,我们感悟到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
“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我们要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容做准备。〔因是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三〕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生共读。〔提问暗示:作者是如何根据“我〞的情感经历安排文章构造的?〕〔2〕讨论明确:看风筝——忆风筝——议风筝。〔板书〕
〔四〕自主质疑,合作探究。〔1〕学生与作品对话:在预习提问的前提下,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以四人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问题卡片,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质疑,准备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投影仪展示学生的问题卡片。〕〔2〕学生与学生对话:小组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下节课每组选派一名中心发言人述本组讨论结果,不同意见或尚未解决的难题可在教师的启发下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答复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答案不必强求一致,学生可保存自己的观点,尊重其独特理解与感受。〕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网上搜索并阅读"风筝"赏析作品。〔2〕准备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品味语句。
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对
课文主体容再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交流探究。
师生与作品对话:
〔1〕师读1、2自然段,生思考[问题情境一]:1、“我〞见到风筝为什么会产生“惊异和悲哀〞的心情?〔联系下文〕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土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
“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的天空中荡漾了?(多角度探究)
[讨论明确1]:故土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冬季尚未过去,就放风筝,所以“我〞感到惊异;同时,我见到风筝,不由想起自己少年时虐杀小兄弟精神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心头又不禁感到悲哀。
[讨论明确2]: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土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土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2〕指名朗读课文(3—4段),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情境二]: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板书] “我〞:嫌恶小兄弟:喜欢2、从哪些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欢放风筝?〔在课文中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并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    ——天真、活泼、聪明。3、我为什么会认为爱放风筝就没长进呢,这种观点是与生俱来的吗?〔学生各抒己见〕[讨论明确3]:从刚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