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doc

格式:doc   大小:7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doc

上传人:2286107238 2022/2/15 文件大小: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语文根底知识回忆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特点
例如
豪迈雄奇
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形象,营造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表达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望洞庭〔禹锡〕
……
遥望洞庭山水色,
盘里一青螺。
诗歌巧妙地以 “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
如梦令〔清照〕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为了表达*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个特征,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偶
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构造一样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沉着看,意义集中含蓄。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不尽长江滚滚来。
……
比较
又分为拟人和拟物。比较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加丰富。
新晴 〔颁〕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列锦
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衬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天沙净·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景中含情,渲染出游子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郁闷悲苦。
设问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清明〔杜牧〕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用一问一答的设问形式点出人物和地点,一幅充满春意和乡野情趣的画面跃然纸上。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双关
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诗歌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竹枝词〔禹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写出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微妙复杂的心理
诗歌常用表达技巧一览表
表达技巧
说明
例如
赏析




衬托
衬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比照
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比照,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起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借雎鸟一声声的互相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