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作家萧红简介.ppt

格式:ppt   大小:167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作家萧红简介.ppt

上传人:JZZQ12 2022/2/15 文件大小:1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作家萧红简介.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911-1942)
1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遗言
2
不幸中的》,后由胡风改名为《生死场》,是她以萧红为笔名的第一部作品。
《生死场》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遭遇,以血淋淋的现实无情地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东北农民的觉醒与抗争,赞扬他们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
《生死场》的发表,符合时代的要求,呼唤民族意识的觉醒,对坚定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萧红在作品中大胆地反映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抒发了她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鲁迅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8
作品风格 《萧红散文》
萧红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而复杂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她的散文充满真挚朴实的情感,体现了高尚的人格。善于捕捉日常生活细节,她的文章有着生动的情节,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9
……抗战爆发后不久,萧红发现自己已陷身于民族、爱情、女性的三重危机,并且必须在主导文化阵营与女性自我之间作出紧迫抉择。选择前者是众之所愿,那里是安全、稳妥,注定不会被历史抛弃,只需要稍稍顺从角色;选择后者则意味着孤军奋战。冒险而未知。萧红选择了后者。 ……这是一个天真的选择,又是一个大智勇者的选择。就天真而言,萧红放弃萧军而跟从端木,放弃粗暴者而跟从怯懦者,或许是不无幻想的,但另一方面,萧红借端木而离开主导文化阵营,不啻也是一种对女性自由可能性的探索。 ……也正是因了这一选择,萧红以生命为代价穷尽了历史给女性留下的最后一份可能性。 ——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
10
在1940年前后这样的大时代中,像萧红这样对于人生有理想,对于黑暗势力作过斗争的人,而会悄然“蛰居”多少有点不可解,她的一位女友曾经分析她的“消极”和苦闷的根由,以为“感情”上的一再受伤,使得这位感情富于理智的女诗人,被自己的狭小的私生活的圈子所束缚……这又如何能不感到苦闷而寂寞?……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们对于萧红的早死深致其惋惜一样。 ——茅盾 作为一个六年文学上的伙伴和战友,我怀念她;作为一个有才华、有成绩、有影响的作家,不幸短命而死,我惋惜她;如果从“妻子”意义来衡量,她离开我,我并没有什么“遗憾”之情!……也许可以这样说:在文学事业上,她是个胜利者!在个人生活意志上,她是个软弱者、失败者、悲剧者! ——萧军
11
这些蚁子一样的愚夫愚妇们就悲壮地站上了神圣的民族战争的前线。蚁子一样地为死而生的他们现在是巨人似的为生而死了。 ——胡风《<生死场>跋》 虽然《生死场》描写东北人民抗日行动的内容比较薄弱,还不如对农民日常生活悲剧的描写那样真实生动,但就唤起当时读者的抗日的民族感情来说,已经是足够了。     就表现东北人民的觉醒和反抗来说,《生死场》同表现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战争的《八月的乡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邢富君《<萧红代表作>前言》
12
家乡多么好呀,土地是宽阔的,粮食是充足的,有顶黄的金子,有顶亮的煤,鸽子在门楼上飞,鸡在柳树下啼着,马群越着原野而来,黄豆像潮水似地在铁道上翻涌。 东北流亡同胞,为了失去的地面上的大豆,高粱,努力吧!为了失去土地的年老的母亲,努力吧!为了失去的地面上的一切的记忆,努力吧! ——萧红《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1941)
13
第一,对于题材的组织力不够,全篇现得是一些散漫的素描,感不到向着中心的发展,不能使读者得到应该能够得到的紧张的迫力。 第二,在人物底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