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文档名称:

小学语文课程理解与教学评价.ppt

格式:ppt   大小:1,541KB   页数:6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语文课程理解与教学评价.ppt

上传人:相惜 2022/2/16 文件大小:1.5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语文课程理解与教学评价.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语文- 课程理解 与 教学评价
首都师大初教院 孙建龙

Date
1
精选ppt
理解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的意义
将如上理由按重要程度排序
课上交流、讨论
设身处地,从小学生的角度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语文课程的资源;此外,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利用好各种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语文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Date
14
精选ppt
提示
当前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教师首先要“立足”教材,“用好”教材,对教材准确把握,并找准教材特点与学生发展需求的结合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进而去追求并做到高于教材,超越教材,不把语文教学封闭于、拘泥于语文教材本身。理解、处理文本,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只有“入乎其内”,才能“出乎其外”。
例:学《吆喝》,还是学“吆喝”?
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学处理
例:《江雪》的教学事件
例:孙双金:《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片断
Date
15
精选ppt
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一段文字、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每篇课文都有它的精妙之处,而且都可以从读中去发现。
于永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
Date
16
精选ppt
理解语文课程:怎样教语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一想:怎样才能教好语文课?把你所能想到的列举出来,并进行交流。
Date
17
精选ppt
上好语文课的几个基本因素
上好语文课,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影响语文教学的因素繁多而复杂。作为教学管理者和语文教师自身,必须明晰这些因素,才能全方位地抓好并促进语文教学。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做基本理解:
语文课
为什么教
目标清晰
用什么教
教材理解
谁在学
以学定教
谁在教
自身发展
Date
18
精选ppt
案例与分析
教师要能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目标,清楚自己为什么教语文。例:《小山村》的教学片段及分析。例2:窦桂梅《秋天的怀念》教学片段
教师要能准确把握教材,并能进行深刻的文本分析。例:1、《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的教学处理;2、“金沙水排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朗读指导;3、《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例说。
教师要能从学生出发(而不是从教师出发)设计语文教学,准确把握学生的发展状况,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例:1、薛法根:《卧薪尝胆》教学片段; 2、《七步诗》教学设计AB 3、《小猴子下山》与《精卫填海》的教学片段与分析。4、谁是井底之蛙?
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素养:才智与技能。例:1、《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学片段AB;2、《蜗牛的奖杯》教学片段AB。3、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行为的评价看教师的智慧。
Date
19
精选ppt
教学研讨
《可贵的沉默》:文本研读与教学设计交流;
《圆明园的毁灭》:文本研读与教学设计交流。
Date
20
精选ppt
理解语文课程: 评课——从哪些角度进行
说一说: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评价一节课?将这些角度列出来
Date
21
精选ppt
教学目的明确
重视培养能力
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板书条理清楚
教学方法新颖生动
教学语言通畅简洁
教案认真
教学环节完整
现代教育手段
……
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的
教师的外在因素,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如果不从学生的学****时效考虑问题,所有这些都只是条件而已。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的确需要有较强的语文方面的业务能力,不过他的职业是教师,教师的职责是育人,他的业务水平应当从他的学生身上反映出来。
内容处理恰当
Date
22
精选ppt
如何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语文学****状态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内容处理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基本功
语文学****效果
注意状态
参与状态
交往状态
思维状态
情绪状态
生成状态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Date
23
精选ppt
观点: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到底什么是一堂好课”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标准不一。
叶澜教授从评课角度提出好课的五个特点: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文喆从心理学角度,立足于师生课堂行为,把构建好课的标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