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老子的“不教之言”与自然教育.docx

格式:docx   大小:47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老子的“不教之言”与自然教育.docx

上传人:jllzaxwb 2016/9/19 文件大小:4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老子的“不教之言”与自然教育.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题目老子的“不教之言”与自然教育姓名欧惠敏学号20130903341所在学院英语教育学院年级专业英语教育专业完成时间2015年6月27日老子的“不教之言”与自然教育欧惠敏英语教育学院英教1304摘要:《老子》一书中蕴含了丰富的关于教育的哲学思想,包含着辩证思想的智慧,老子从“道”自然无为出发提出“不言之教”,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顺应学生天性,实现“道”与教育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关键词:老子道德经无为不言之教自然教育《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作的哲学著作。书中有十二处提到“无为”。“无为”之思想就是为了给世人传播一种价值观——无欲无为之人最逍遥。但无为之思想在教育界颇具争议,教育者该不该把“自然教育”与“放任自流”等同起来,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究。一、“不言之教”的内容“不言之教”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书中写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也就是说天下最柔的东西,能腾跃穿行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中。空虚无形之物,能够进入没有缝隙的东西中。我因此而知道了顺应自然无所作为是有益处的。无言的教诲,无所作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不言之教”其根源在于“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以“道”为中心阐述了教育也要“无为”,只有自然无为世间万物才能和谐发展,“不言之教”要求教育者应该把握自然之“道”,遵循“道”而行。学生应该接受教育****得知识,但学****的过程不应该是以抹杀学生天性为代价的活动,而是应该是学生顺着自己天性来学****乐在其中的学****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成效。二、“不言之教”的目的老子提出的不言之教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认识自然之道,从而实现无为,最终落实在造就有道德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如果教育者着重的只是知识本身,并只停留在文字、语言的层面,教育的结果只能使受教育者虚伪浮华,知识、智慧在他们身上只是装饰与摆设。中国现代教育提倡人本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不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学****者自己学****自己体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信念。学****者犹如树苗,人为的修缮可以使树苗朝着主观的方向生长,这样造就了规规矩矩永不超出管辖范围的盆景。但是老子强调的顺应自然,不破坏和谐地让学生发展个性,才能造就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的时代。三、卢梭之“自然教育”法国的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我们可以“通过孩子体验其过失的不良后果,来纠正他们的过失”,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可以用孩子行为产生的自然结果来教育孩子,使孩子从自己的行为结果中受到应有的教育,这就是著名的自然结果教育法。文中提到爱弥儿打破了窗导致寒冷的冬天到来的时候遭受了寒风的侵袭,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孩子知道打破窗户是不对的行为,这比家长的责骂和说教更能让孩子懂得其中给的道理。这种自然教育,渴求的“个性解放”,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为他自己。但也会有人反驳,“因才施教”在中国人口众多这种情况下不太现实,况且还有那么多穷孩子,有得学上就不错了,又何谈“因才施教”呢?这恰恰是一个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碰撞的火花。四、“不言之教”与“自然教育”的关系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我们可以发现老子提倡的“不言之教”与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是相互融合统一的。首先,两种思想都提倡顺应自然规律,顺应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