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词语学习
自诩 孱头/孱弱
蹩进 脑髓
譬如 给与/给予/给以
炙/灸
蹩/憋
粹/悴/瘁/萃/猝
礼( )往来
( )堂皇
2
自诩(xǔ) 孱头(càn)/孱弱(chán是对外政策,虽形式不同,实质却相似,都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其结果必然使中国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惨境地。
25
体会讽刺与文采相结合的语言风格,举例谈谈你的理解。
26
“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传道……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作奖赏。
5,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 “抛来”的的东西。这是 “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 “送来”。
……
27
“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捧”字写出恭敬之态,勾勒出一种丑陋的奴才相,使媚外求荣的丑态毕露。
挂过去,挖苦其大张旗鼓,写出其自欺欺人的心态
发扬国光,对统治者自我吹嘘的嘲讽
28
……传道……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梅兰芳最多只是个艺人,鲁迅在此冠之以博士头衔,显然是一种讽刺。催进象征主义及传道等说,更是对官方报道的一种挖苦,言辞犀利。
活人代替古董,意在讽刺,古董送完了,中国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送,只能送活人了,
显出一点进步,运用反语,讥刺当局的愚昧可笑,文化的退步、堕落。
29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不算坏事情,运用反语
丰富,是统治者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事实上的贫乏已戳穿谎言;
大度,是对民族利益的无耻而彻底的背叛和出卖
30
鲁迅名言
倘是狮子,自夸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但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31
4,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作奖赏。
形象而婉转道出了“送去”的后果: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言下之意是在说,一味的送去,其结果必将使自己的子孙沦为奴隶。
32
5,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 “抛来”的的东西。这是 “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 “送来”。
抛来,强调施动者,且这种动作没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只是把无用的东西丢弃或送人或施舍,无不良动机或目的。
抛给,强调更多的是受动者,有很明确的目标和对象;往往是有目的的带有恶意的输出,如鸦片。
送来,是统治者冠冕的说法,毕竟抛给让自己显得太难堪太无能,而改为送来顿时感到自身的高贵和重要。这同样是一种自欺欺人。
33
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拿来主义”还有何针对性?
“英国的鸦片”“德国的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指的是什么?
其实质是什么?
面对这些,人们的反应如何?
“送来”和鲁迅主张的“拿来”有何不同?体会文章观点的针对性。
34
试根据文章一至六段概括本文的写作背景。
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政府,无论是满清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都采取媚外卖国的政策,这导致了社会文化心理的畸变,既自我吹嘘、自欺欺人,又盲目排外。
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致使爱国青年恐惧、抵制外国商品和文化。
35
这是鲁迅先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杂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一些封建遗老遗少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阐明了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旗帜鲜明地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这与毛泽东同志后来提倡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课文题解
36
最后一节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句,强调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拿来
第二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使用、存放、毁灭
第三句,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意义:新人、新文化的确立
第四句,做拿来主义者的条件:沉着,勇敢,有辨别,不自私
第五句,从反面强调实行拿来主义的意义。
总结全文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7
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