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doc

上传人:龙的传人 2022/2/17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剑门关高中校本研修实施情况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学校为了更有实质性的进行校本研修工作,立足教研,聚焦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本书(自选或者单位推荐),或者就是某一位教育专家的博客的持续关注阅读(比如:班主任阅读老班老板的博客等),或者就是点评关注名师网路课堂实录或者就是与专家进行交流的网络阅读,有条件的可以与某位专家进行电子邮件或者网络交流等形式的请教与学****总之中心就就是围绕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借助网络平台或者文本与自己急需解决的某个领域向专家进行学****其标志性成果包括学期初的个人学****规划,相关的资源素材,个人学****的辅助材料,例如重点摘记,心得收获等,同时要有自己结合实践的相关拓展资源与生成资源。
(三)远程研修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省教育厅培训安排继续完成整个学期的远程研修,并与上述研修进行有机整合。
(四)交流分享
主要形式为集中研修时间,辅助于办公室内同学科教师间的随意交流。班级间的班教导会,教师间的网上交流等,主要内容就是分享个人教学教育实践以及自主发展中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有价值的资源实行同行共享,做好个人展示,同伴互评共同提升。
校本研训时间为每周的各学科的集中研训时间,研修主要负责人:各学科教研组长,研训内容:
①分别逐一展示教师一周来相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教学亮点,商讨处理策略,教研组长提前安排好记录人员,做好记录,重点记录有价值的发言。记录内容将存入教研组研修档案袋,作为小组研修考核的重要依据。
②集体备课:提前一周教研组长安排好学****进度,指定好主备教师,研修时,将主备老师的课件以及相关资源分发到各位老师,全体教师集中商讨修订教案,或者由主备人展示解说,众人建议修订,建议用电子稿,并且轮流修改一次。并及时提交。
③评课、课例研讨或者相关磨课等活动展示,远程研修问题探讨等。
研训模式:学期初教研组长制定详细的学科研训计划,存入学校学科校本研训电子档案。每周一总结,材料每周一提交,提交材料须有教研组长签字。最终的学科研训档案袋将作为考核小组研修的主要依据。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方案措施
1、学校将在经费与各项条件上尽力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积极创造条件,给教师搭建舞台,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由业务校长全程负责校本研训工作。
3、教研组长为各学科校本研训的第一负责人,负责制定学期校本研训实施方案计划,并全程组织管理学科的半日集中研修活动,抓好考勤,整理好过程性材料,并不断引领学科教师提高研修水平,共同提升专业素养。
4、学校统一建立学科校本研训档案袋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成长档案袋,积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过程性材料,并将其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
5学校安排每个学科都有一名中层以上领导包靠研修,辅助解决研修中出现的问题、
6学校积极提炼、推广教师在研训过程中出现的有价值的做法与研训成果,认真做好相关的课题申报与立项,积极推荐参与相关的成果奖项评选。
五、考核评价
1、研修组考核(交流分享):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为保障研修的合作水平研修组将采取捆绑式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以捆绑式考核为主。
捆绑式考核内容实行累积加分百分制:
①  研修出勤与效果(10分):研修组按时研修,做到全员全训(因学校举行大型活动等公用集体时间被占用的例外)并积极进行有效研修,每缺勤一次扣除该研修组5分,被校级及以上业务部门例行检查一次无效的研修,该项不得分。
②  档案材料(20分)有详细的研修实施方案、计划、每次研修有详尽的记录材料,每缺一次项扣2分,扣完为止。
③  集体备课材料(40分):每周结束后,提供本学科完整的课时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电子版)及相关教学资源(备课课件建议一律用寺头初中专用教学模板)至研修组电子档案袋,并有明确的主备人、成员有修改或者修改建议,每缺少一周材料扣5分,扣完为止。
④  标志性成果(30分):教研组形成的有价值的能够反映全体成员智慧的除备课材料以外的成果材料:人均加5到10分;本学期教研组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的有价值的成果根据其推广级别或者获奖级别按照省(及其以上)、市、县、镇级分别给予人均每项30分、15分、10分、5分加分,以上必须为集体荣誉,不累加,以最高项计分;成员内个人成果推广按照省(及其以上)、市、县、镇(校)级:每人次分别记10分、8分、6分、4分计分,获奖类减半计分,可以累积计分。以上总分值除以学员人数即为本教研组该项得分。最高为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