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5
文档名称:

历史必修1.doc

格式:doc   大小:468KB   页数:1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历史必修1.doc

上传人:yinjiong623147 2016/9/19 文件大小:4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必修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教2007版《历史》必修1复****大纲斗门一中历史科组组稿第页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二、: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人教2007版《历史》必修1复****大纲斗门一中历史科组组稿第页2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二、,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人教2007版《历史》必修1复****大纲斗门一中历史科组组稿第页3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发展成为藩镇割据局面。(杯酒释兵权),收兵权、财政权,又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二、、秘书等工作的人,削弱相权。: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人教2007版《历史》必修1复****大纲斗门一中历史科组组稿第页4户、礼、兵、刑、:中书门下,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设中书省,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察举制,举孝廉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3、隋朝: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朱元璋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中央:(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以后不许再立丞相,加强了君主专制)二、内阁的创立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朱棣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三、军机处的设立人教2007版《历史》必修1复****大纲斗门一中历史科组组稿第页5清朝君主制度达到顶峰——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1)清初(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机要)皇权(受限制)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2)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起草谕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皇帝(集权)(3)雍正:军机处的设置(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希腊文明的摇篮1